[0275a03] 如是我聞。——
[0275a04] 一時,世尊住拘樓國,名劍摩瑟曇之拘樓國聚落。於其處世尊喚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比丘應諾世尊曰:「世尊!」世尊如是說:
[0275a06] 「諸比丘!欲為無常、空虛、虛偽、愚癡法。諸比丘!是為誑而愚者之浮言。 [P.262] 一切現世之欲,一切來世之欲,一切現世之欲想,一切來世之欲想,俱為魔之領域,此乃魔之境界,此乃魔之餌食、此乃魔之食。於此等惡不善之意,生貪欲、瞋恚、鬥諍,而此等於此成為隨學聖弟子之障礙。於茲,諸比丘!聖弟子作如是思念:『一切現世之欲,一切來世之欲……對聖弟子成為障礙。我今以廣大之意勝於世間,住於意之確立如何?我以廣大之意勝於世間,於意確立時,一切惡不善之意、貪欲、瞋恚、鬥諍則不生。由此等之斷盡,我心可無限、無量、善於修習。』彼如是行,對此專心住之時,對處心靖,靖時,今或達不動,或依慧解脫。身壞命終後,由識之導引,達於不動。諸比丘!是稱之為第一不動利益行道。
[0276a01] 復次,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現世之欲,一切來世之欲,一切現世之欲想,一切來世之欲想,所有之色為此四大與四大所成色。』彼如是行,對此專心住之時,對處心靖,靖時,今或達不動,或依慧解脫。身壞命終後,由識之導引,達於不動。諸比丘!此稱之為第二不動利益行道。
[0276a05] [P.263] 復次,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現世之欲,一切來世之欲,一切現世之欲想,一切來世之欲想,一切現世之色,一切來世之色,一切現世之色想,一切來世之色想,俱是無常。所有無常者不應喜悅、歡迎、執著。』彼如是行,對其專心住之時,對處心靖,靖時,今或達不動,或依慧解脫。身壞命終後,由識之導引,達於不動,諸比丘!此稱之為第三不動利益行道。
[0276a10] 復次,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現世之欲,一切來世之欲……一切來世之色想,此等一切想之無殘滅時,此為寂靜、殊妙,即無所有處。』彼如是行之,……乃至……身壞命終後,由識之導引,達於無所有處。諸比丘!此稱之為第一無所有處利益行道。
[0276a14] 復次,諸比丘!聖弟子行至阿蘭若,或行至樹下,作如是思念:『此依我、或依我所屬之物,為空。』彼如是行……乃至……身壞命終後,由識之導引,達於無所有處,諸比丘!此稱之為第二無所有處利益行道。
[0277a03] [P.264] 復次、諸比丘!聖弟子作如是思念:『我於何處皆無,亦非為誰之物,何物皆無。又我之物亦何處皆無,何物皆無,何物亦不存在。』彼如是行之……乃至……身壞命終後,由識之導引,達於無所有處,諸比丘!此稱之為第三無所有處利益行道。
[0277a06] 復次,諸比丘!聖弟子如是思念:『一切現世之欲……乃至……一切來世之色想。一切不動想,一切無所有想,此等一切之想無餘滅時,此為寂靜、殊妙,即非想、非非想處。』彼如是行之……乃至……身壞命後,由識之導引,達於非想、非非想處。諸比丘,此稱之為非想、非非想處利空行道。」
[0277a10] 作如是說時,尊者阿難白世尊言:「世尊!於茲有比丘,有如是行:『此為不存在、此非我之物,此未來亦應不存,亦應非為我之物,於現在、於過去,我當捨離。』如是彼得捨。世尊!彼比丘為般涅槃耶?」
[0277a13] 「阿難,於茲某比丘為般涅槃,於茲某比丘為非般涅槃。」
[0277a14] 「世尊!有如何因,有如何緣,於茲某比丘為般涅槃,又於茲某比丘為非般涅槃耶?」
[0278a02] 「阿難!於茲比丘有如是行:『此為不存在,非我之物,此應於未來亦不存在, [P.265] 應非我之物,於現在,於過去者,我當捨離。』如是彼得捨,彼喜其捨,歡迎,執著。彼喜其捨、歡迎、執著時,識則依止,有此之取著。阿難!有取著之比丘為不般涅槃。」
[0278a06] 「世尊!若然,彼比丘取著於何處耶?」
[0278a07] 「阿難!非想、非非想處。」
[0278a08] 「世尊!人云:『彼比丘取著於最勝之取著。』」
[0278a09] 「阿難!彼比丘取著最勝之取著,其最勝之取著,即非想非非想處。阿難!此處有比丘,如是行之:『此為不存在,我為無物,此未來應不存在,我應為無物,於現在、於過去者,我當捨離。』如是得捨。彼不喜其捨,不歡迎,不執著。彼不喜其捨,不歡迎,不執著時,識不對此依止,彼無取著。阿難!比丘行無取著,為般涅槃也。」
[0278a13] 「世尊!稀有哉!世尊!未曾有哉!世尊!世尊為我等漸次說示瀑流之度脫,世尊!然而如何為聖解脫耶?」
[0279a01] 「阿難!茲有聖弟子,作如是思念:『一切現世之欲,一切來世之欲,一切現世之欲想,一切來世之欲想,一切現世之色,一切未來世之色,一切現世之色想,一切來世之色想,一切不動想,一切無所有處想,一切非想、非非想處想,此為限於個體,為個體,不死者,為無取著、心之解脫。』阿難!此為由我所說之不動利益行道,無所有處利益行道,非想、非非想處利益行道。漸次為說瀑流之度脫,為說聖解脫。阿難!為弟子求利益,當哀愍,起哀愍之所應為事,我為汝等而為之。阿難!此處有樹下!此處有空閑處!阿難!宜於禪思,勿放逸,勿後悔,是為我對汝之教示。」
[0279a09] 世尊為是說已,尊者阿難歡喜、信受於世尊之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