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7a03] 如是我聞。——
[0177a04] 一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方於拘薩羅國,來至一名歐巴薩陀之拘薩羅國婆羅門村。時,世尊住於稱為歐巴薩陀村北方之天林沙羅樹園。爾時,有一稱商伽之婆羅門,住於歐巴薩陀。此村人畜眾多,有草木池水,穀物豐富,為王領地拘薩羅王波斯匿所賜予之淨施地。歐巴薩陀之婆羅門居士大家如次聞得:「實有釋迦族子,由釋迦族出家之沙門瞿曇……〔與七十二頁同文,喻蘆吒可代歐巴薩陀〕……得見如是應供者為幸。」時,歐巴薩陀之婆羅門居士大家集成一團,出歐巴薩陀村向北方行去,至天林沙羅樹園,爾時,商伽婆羅門在樓上午睡。商伽婆羅門見歐巴薩陀之婆羅門居士大家集成一團,出歐巴薩陀村向北方行去,到此天林沙羅樹園。告守衛言:「汝守衛者!何故歐巴薩陀之婆羅門居士家集成一團,走出歐巴薩陀村而向北方到達天林沙羅樹園耶?」
[0177a14] 「賢者商伽!釋迦族子,即由釋迦族出家之沙門瞿曇是……『乃至……覺者、世尊也。』於是彼等去往彼尊者瞿曇處。」
[0178a02] 「汝守衛者!若然,汝往歐巴薩陀村之婆羅門居士大家處,至已,向歐巴薩陀村之婆羅門居士等作如次告知:諸賢者!商伽婆羅門為是言:『諸賢者且待,商伽婆羅門亦為見沙門瞿曇願前往拜見。』」
[0178a05] [P.165] 「賢者!誠然」彼守衛應諾商伽婆羅門後,往歐巴薩陀村之婆羅門居士大家之處,告彼等曰:「諸賢者!商伽婆羅門為是言:『諸賢者!且待,商伽婆羅門亦為見沙門瞿曇,而前往見。』」彼時,諸國之婆羅門五百人於歐巴薩陀或為有事而止。彼等婆羅門聞得商伽婆羅門為欲見沙門瞿曇而前往,彼等婆羅門來至商伽婆羅門處,至已,問彼曰:「賢者商伽!欲見沙門瞿曇為真實耶?」
[0178a10] 「賢者!誠然,我亦為見沙門瞿曇而前往。」
[0178a11] 「賢者商伽,請勿為見沙門瞿曇而往。賢者商伽欲往見沙門瞿曇為不相應。沙門瞿曇來見賢者商伽始為相應。賢者商伽俱為父母正生,血統清淨,七世之父祖不受排斥、不為出生論所謗。賢者商伽父母俱正生……乃至……不為出生論所謗故!依此點,賢者商伽往見沙門瞿曇為不相應。唯沙門瞿曇來見賢者商伽是多相應。賢者商伽實為富有,有大財、大資。賢者商伽通達三吠陀、語彙、法式、語分別、及通達第五古傳說、能語、通文法、得達世間論及大人相。賢者商伽、實為優美、悅目、豫悅、具足極美妙之姿色、容貌優、威嚴優,無卑下之風情。賢者商伽務實持戒、修戒、修戒具足。賢者商伽實為語善、所言善、優雅、流暢、無過失、具足使人善 [P.166] 知意義之語。賢者商伽實則為多人之師、為師之師,向三百青年婆羅門教授聖典。賢者商伽實則被拘薩羅王波斯匿所尊重、崇敬、崇拜、尊敬。賢者商伽實則為婆羅門沸伽羅娑羅所恭敬、尊重、崇敬、崇拜、尊敬。賢者商伽人畜多住於有草木池水,為穀物豐富之王領地,住於拘薩羅王波斯匿所授與之淨施地歐巴薩達。堅者商伽人畜多住於有草木池水……乃至……住於歐巴薩陀故,依於此,賢者商伽往見沙門瞿曇為不相應,唯沙門瞿曇來見賢者商伽為相應。」
[0179a11] 為是言時,婆羅門商伽告彼等婆羅門曰:「諸賢者!然我往見彼尊者瞿曇實為相應,彼尊者瞿曇來見我為不相應。請聽我語其故:諸賢者!沙門瞿曇為父母俱正生,血統純淨,至七世父祖止,不受排斥,不為出生論所謗。諸賢者!沙門瞿曇為父母俱正生……乃至……不為出生論所謗。以故,依於此,彼世尊來見我為不相應,唯我往見彼世尊瞿曇為相應。諸賢者!沙門瞿曇實為將地中所埋藏者、上層所積置者、多數之金塊捨去而出家。沙門瞿曇實年少、年輕之青年、黑髮、多幸之青春、人生之初期、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之生活。沙門瞿曇雖父母不喜其出家,淚顏涕泣,然仍剃除鬚髮,著袈裟衣,由在家出家而為無家之生活。沙門瞿曇實具優美、悅目、 [P.167] 豫悅、具足極美妙之容色。容貌優雅,威嚴優尚而無卑下風情。沙門瞿曇持戒、修戒、具足修戒。沙門瞿曇實為語善、所言亦善、優雅、流暢、無過失、具足使善人知意義之語。沙門瞿曇實為多人之師,亦為師之師。沙門瞿曇實斷貪欲,離輕薄。沙門瞿曇說業、說所應作、對婆羅門家使隨從無惡者。沙門瞿曇實高貴之族,由剎帝利之宗家出家者。沙門瞿曇實為富族,由大富大資之家出家者。實有由異國、異境來向沙門瞿曇請問者。實有數千之諸天一生歸依於沙門瞿曇者。諸賢者!沙門瞿曇揚如是之善名聲:『彼世尊為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諸賢者!沙門瞿曇實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摩揭陀國王斯尼耶頻婆娑羅與妻俱終生之間歸依於沙門瞿曇。沙門瞿曇實已到達歐巴薩陀村、住於歐巴薩陀村北方之天林沙羅樹園。凡沙門婆羅門來我等之村者,則彼等 [P.168] 即為我等之賓客。對賓客應予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諸賢者!沙門瞿曇到達歐巴薩陀村,住於歐巴薩陀村北方之天林娑羅樹園,沙門瞿曇為我等之賓客,對賓客應恭敬、尊重、崇敬、崇拜者故。依於此,彼沙門瞿曇來見我為不相應,唯我往見彼尊者瞿曇為相應。諸賢者!我僅知此多種對彼尊者瞿曇之所讚,然彼尊者瞿曇非僅此之所讚而已,彼尊者瞿曇有無數之所應讚者。諸賢者!於此一一,皆足證彼尊者瞿曇來見我為不相應,唯我往見彼尊者瞿曇為相應。誠然,諸賢者!我等皆為欲見沙門瞿曇而前往。」
[0181a08] 爾時,商伽婆羅門與婆羅門大眾俱,來至世尊處。至已,問候世尊,交談吉慶銘感之語,坐於一面。爾時世尊與耆宿之婆羅門俱,相互交談銘感之語後就坐。爾時有一名伽巴提迦之青年,年輕、剃髮、方十六歲,通達三吠陀、語彙、法式、語分別及第五古傳說、能語、通文法、得達世間論、大人相。彼參加於彼之會眾中,彼於耆宿婆羅門與世尊對話時、時而容或置啄,時世尊對彼伽巴提迦青年婆羅門叱責曰:「賢者跋羅陀皤闍!耆宿婆羅門於對話時,勿容置啄。」為是言時,商伽婆羅門白世尊言:「尊者瞿曇!勿叱責伽巴提迦青年婆羅門。伽巴提迦青年乃良家子、多聞、所言皆良之賢者,尊者瞿曇得就此事與之對論。」時世尊謂曰:「今伽巴提迦青 [P.169] 年為通三吠陀之語,是故婆羅門眾對彼隨從者。」時伽巴提迦青年婆羅門思惟:「沙門瞿曇以眼注視我時,我將對沙門瞿曇請問。」時世尊以心知伽巴提迦青年婆羅門之心中所念,乃向伽巴提迦青年以眼注視,時伽巴提迦青年婆羅門思惟:「沙門瞿曇對我注視時,我將向沙門瞿曇請問之如何?」於是伽巴提迦青年婆羅門問世尊曰:「尊者瞿曇!依古婆羅門聖典之句相傳,基於聖藏所解,於此場合婆羅門必達之結論為:『只此為真,他為偽。』尊者瞿曇對此點持如何說耶?」
[0182a08] 「跋羅陀皤闍!諸婆羅門中、有任何一婆羅門謂:『我知此,我見此,只此為真,他為偽』,有誰能說之否?」「尊者瞿曇!否也。」
[0182a10] 「跋羅陀皤闍!若然,諸婆羅門中,或有一師,或師之師,溯至七世之師謂:『我知此,我見此,只此為真,他為偽。』有誰說之否?」「尊者瞿曇!否也。」
[0182a12] 「跋羅陀皤闍!若然,諸婆羅門中,古之仙人作聖典、傳聖典,今之婆羅門將其聖典句中之歌語彙集,從而以歌以說,從所說而說之,從所教而教之。如是古之仙人,例如:夜吒、婆摩、婆摩提婆、毘奢密哆羅、夜婆提犍尼、應疑羅娑、跋羅陀 [P.170] 皤闍、婆私吒、迦葉、婆惒等亦謂:『我等知此、我等見此、只此為真、他為偽。』彼等有說之否?」「尊者瞿曇!否也。」
[0183a03] 「跋羅陀皤闍!如是諸婆羅門中、一婆羅門謂:『我知此、我見此、只此為真、他為偽』者,並無一人。諸婆羅門中,或有一師或師之師,或溯至七世之師,謂:『我知此、我見此、只此為真、他為偽』者,並無一人。諸婆羅門中、古之仙人作聖典,傳聖典……乃至……彼等未說:『我等知此、我等見此、只此為真、他為偽。』跋羅陀皤闍!譬如盲者排列、不見前者、不見中者、不見後者。如此,跋羅陀皤闍!諸婆羅門之所說宛如盲者排列、不見前者、不見中者、不見後者。跋羅陀皤闍!作如何思量耶?果然如是,則對婆羅門之信非不為無根耶?」
[0183a10] 「尊者瞿曇!於此不僅以信不往詣婆羅門,為隨聞亦不往詣婆羅門。」
[0183a11] 「跋羅陀皤闍!汝初往信、今言隨聞。跋羅陀皤闍!此等五法於現法有兩種果報。如何為五?即:信、喜、隨聞、相省慮、見歡受是。跋羅陀皤闍!此等五法於現法有兩種果報。跋羅陀皤闍!雖善信之、其為空虛、虛妄、虛偽者。又雖不善信, [P.171] 其為真實、不虛、不偽是。跋羅陀皤闍!雖善喜……乃至……雖善隨聞……乃至……雖善省慮……乃至……雖善歡受,其為空虛、虛妄、虛偽、又雖不歡受、其為真實、不虛、不偽。跋羅陀皤闍!依護持真理之賢者,必不能達於:『只此為真,他為偽』之結論。」
[0184a04] 「尊者瞿曇!若然,如何護持真理耶?如何護持真理耶?我問尊者瞿曇真理之護持。」
[0184a06] 「跋羅陀皤闍!若對人有信,如是則對我有信,如是之言即護持真理者。然必不至達於:『只此為真,他為偽』之結論。跋羅陀皤闍!如是為真理之護持。如是為真理之護持,我說如是之真理護持。然如是達於真理之覺證則不能至。跋羅陀皤闍!若對人生喜、有隨聞、有相省慮、有見歡受,如是對我則有見歡受、如是之言即護持真理者。然必不至達於:『只此為真、他為偽』之結論。跋羅陀皤闍!如是為真理之護持,如是為護持真理我說如是之真理護持。然達真理之覺證則不能至。」
[0184a12] 「尊者瞿曇!如是為真理之護持、如是為護持真理、而認知如是為真理之護持。尊者瞿曇!然如何為真理之覺證耶?如何覺證真理耶?我問尊者瞿曇真理之覺證。」
[0184a14] 「跋羅陀皤闍!此處有比丘,或於村邑,或於聚落附近住之。居士或居士子至 [P.172] 彼處所,就三法即:所貪之法、所瞋之法、所癡之法,對彼與以檢討:『此尊者心為所貪之法所制、對不知、言我知;對不見、言我見。又如齎長夜不利之苦事,使他人產生,如是為所貪之法耶?』對彼檢討之後得知如是:『此尊者心為所貪之法所制,對不知言我知,對不見言我見,又如齎長夜不利之苦事,使他人生活,如是為所貪之法。』『又此尊者之身所行、口所行、為無貪者,又,此尊者之說法,其法為甚深、難見、難證、寂靜、殊妙、絕慮、微妙、唯依賢者始能得知。其法不應依貪者之所說示。』由對彼檢討所貪之法,知清淨故,更就所瞋之法對彼檢討曰:『此尊者心為所瞋之法所制,對不知言我知……乃至……有所瞋之法耶?』對彼檢討如是得知:『此尊者為心所瞋之法所制,對不知言我知……乃至……有所瞋之法。』『又,此尊者之身所行、口所行為無瞋者。又,此尊者之說法、其法為甚深、難見……乃至……其法不可依瞋者之所說示。』由對彼檢討所瞋之法、知清淨故、更就 [P.173] 所癡之法對彼檢討曰:『此尊者心為所癡之法所制,對不知言我知、對不見言我見……乃至……有所癡之法耶?』對彼檢討後如是知之:『此尊者心為所癡之法所制、對不知言我知……乃至……有所癡之法也。』『又此尊者之身所行、口所行為無癡者、又,此尊者之說法,其法為甚深、難見……乃至……其法不可依癡者之所說示。』由對彼檢討所癡之法、知清淨故、即對彼生信。生信則往詣。往詣則恭敬,恭敬則傾耳、傾耳則聞法,聞法受持之,受持法則究法之意義。究意義則法歡受。法歡受時,志欲生,志欲生則勇猛,勇猛終則思量,思量終則精勤,不斷精勤,則身證最上真實。又,以慧對其精細觀察。跋羅陀皤闍!如是為真理之覺證,如是為覺證真理,我說如是之真理覺證。然其終非真理得達。」
[0186a07] 「尊者瞿曇!如是為真理之覺證,如是為覺證真理,認知如是為真理之覺證。尊者瞿曇!然如何為真理之得達耶?如何得達真理耶?我以真理之得達請問尊者瞿曇。」
[0186a10] [P.174] 「跋羅陀皤闍!由彼等法之練習、修習、復習、為真理之得達。跋羅陀皤闍,如是為真理之得達,如是為得達真理,如是為我說真理之得達。」
[0186a12] 「尊者瞿曇!如是者為真理之得達,如是者為得達真理,我認知如是者為真理之得達。尊者瞿曇!若然,如何之法,對真理得達為有用耶?我向尊者瞿曇問對真理之得達為有用之法。」
[0187a01] 「跋羅陀皤闍!精勤為對真理之得達為有用。若彼不能精勤,則不能得達真理。以精勤故得達真理。是故精勤為真理得達之最力者。」
[0187a03] 「尊者瞿曇!然而如何之法,為有用於精勤耶?我向尊者瞿曇請問對精勤為有用之法。」
[0187a05] 「跋羅陀皤闍!思量為有用於精勤。若彼不思量,則彼不能精勤。以思量故彼精勤。是故思量有用於精勤。」
[0187a07] 「尊者瞿曇!然而如何之法,對思量為有用耶?我向尊者瞿曇請問對思量為有用之法。」
[0187a09] 「跋羅陀皤闍!勇猛為有用於思量,若彼不能勇猛,則無思量。以勇猛故彼為思量。是故勇猛為有用於思量。」
[0187a11] [P.175] 「尊者瞿曇!然而如何之法,為對勇猛有用耶?……乃至……」
[0187a12] 「跋羅陀皤闍!志欲為有用於勇猛……乃至……」。
[0187a13] 「尊者瞿曇!然而如何之法,為對志欲有用耶?……乃至……」
[0187a14] 「跋羅陀皤闍!法之歡受,為有用於志欲……乃至……」
[0188a01] 「尊者瞿曇!然而如何之法,為對法之歡受有用耶?……乃至……」
[0188a02] 「跋羅陀皤闍!意義之究明,為有用於法之歡受……乃至……」
[0188a03] 「尊者瞿曇!然而如何之法,為對意義之究明有用耶?……乃至……」
[0188a04] 「跋羅陀皤闍!法之受持,為有用於意義之究明……乃至……」
[0188a05] 「尊者瞿曇!如何之法,為對法之受持有用耶?……乃至……」
[0188a06] 「跋羅陀皤闍!聞法,為有用於法之受持……乃至……」
[0188a07] 「尊者瞿曇!如何之法,為對聞法有用耶?……乃至……」
[0188a08] 「跋羅陀皤闍!傾耳,為對聞法有用……乃至……」
[0188a09] 「尊者瞿曇!如何之法,為對傾耳有用耶?……乃至……」
[0188a10] [P.176] 「跋羅陀皤闍!恭敬,為對傾耳有用……乃至……」
[0188a11] 「尊者瞿曇!如何之法,為對恭敬有用耶?……乃至……」
[0188a12] 「跋羅陀皤闍!往詣,為有用於恭敬……乃至……」
[0188a13] 「尊者瞿曇,如何之法,為對往詣有用耶?……乃至……」
[0188a14] 「跋羅陀皤闍!信,為有用於往詣,若不能生信,則不能往詣。生信故而往詣。是故信為有用於往詣。」
[0189a02] 「我向尊者瞿曇,問真理之護持。尊者瞿曇解答真理之護持。而彼使我慶喜、歡受,我依彼得歡喜。我向尊者瞿曇問真理之覺證,尊者瞿曇解答真理之覺證。彼使我慶喜,歡受,我依彼得歡喜。我向世尊問真理之得達……乃至……對真理得達為 [P.177] 有用之法……乃至……我以如何之事問尊者瞿曇,尊者瞿曇對彼皆予解答。彼使我慶喜、歡受;我依彼得歡喜。尊者瞿曇!我等於先前實作如是思惟:『禿沙門、賤奴、黑奴,由梵天之趾所生者為何物耶?法之智者為何者?』然而尊者瞿曇實則令我等對沙門生恭敬、對沙門生淨信、對沙門生尊敬。偉哉!尊者瞿曇!偉哉!尊者瞿曇……乃至……尊者瞿曇請攝受我為優婆塞,自今以後,願終生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