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經

22. 念住大經

Dịch giả: 莊春江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俱盧國,名叫葛馬沙達馬的俱盧國城鎮。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總說



「比丘們!這是為了眾生的清淨、為了愁與悲的超越、為了苦與憂的滅沒、為了方法的獲得、為了涅槃的作證之無岔路之道,即:四念住,哪四個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受上隨觀受,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心上隨觀心,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總說終了。



隨觀身‧入出息節



比丘們!比丘怎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到林野,或到樹下,或到空屋,坐下,盤腿後,挺直身體,建立起面前的正念後,他只正念地吸氣、只正念地呼氣:當吸氣長時,他了知:『我吸氣長。』或當呼氣長時,他了知:『我呼氣長。』當吸氣短時,他了知:『我吸氣短。』或當呼氣短時,他了知:『我呼氣短。』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呼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呼氣。』比丘們!猶如熟練的絞車工或絞車工的徒弟,當拉長的時,他了知:『我拉長的。』當拉短的時,他了知:『我拉短的。』同樣的,比丘們!比丘當吸氣長時,他了知:『我吸氣長。』或當呼氣長時,他了知:『我呼氣長。』當吸氣短時,他了知:『我吸氣短。』或當呼氣短時,他了知:『我呼氣短。』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吸氣。』他學習:『感受著一切身,我將呼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吸氣。』他學習:『使身行寧靜著,我將呼氣。』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身體』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入出息節終了。



隨觀身‧舉止行為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當行走時,他了知:『我行走。』或者,當站立時,他了知:『我站立。』或者,當坐著時,他了知:『我坐著。』或者,當躺著時,他了知:『我躺著。』或者,他如身體的動向而了知。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身體』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舉止行為節終了。



隨觀身‧正知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前視、後視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穿]衣、持鉢與大衣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飲、食、嚼、嚐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行、住、坐、臥、清醒、語、默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正知節終了。



隨觀身‧厭拒作意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觀察此身從腳掌底往上,髮梢往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的:『此身有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腸子、腸間膜、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油脂、唾液、鼻涕、關節液、尿。』比丘們!猶如兩邊有[開]口的袋子放置滿滿的種種穀物,即:山米、紅米、綠豆,豌豆,胡麻,白米,有眼的男子倒出它後能觀察:『這些是山米,這些是紅米,這些是綠豆,這些是豌豆,這些是胡麻,這些是白米。』同樣的,比丘們!比丘觀察此身從腳掌底往上,髮梢往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的:『此身有頭髮、體毛、……(中略)尿。』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厭拒作意節終了。



隨觀身‧四界作意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就此如其住立、如其志向、有界之身觀察:『在這身體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比丘們!猶如熟練的屠牛夫或屠牛夫的徒弟,殺牛後,一片一片地分解,然後會坐在大的十字路口。同樣的,比丘們!比丘就此如其住立、如其動向、有界之身觀察:『在這身體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四界作意節終了。



隨觀身‧九墓地節



再者,比丘們!猶如比丘如果看見被捨棄在墓地的遺骸:已死一天、已死二天、已死三天,腫脹、青瘀、生膿爛,他就此身聯想:『此身也有這樣的法,將成為這樣,未跨越這樣。』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再者,比丘們!猶如比丘如果看見被捨棄在墓地的遺骸:被烏鴉、鷹、禿鷹、蒼鷺、狗、虎、豹、狐狼、各種生出的蟲吞食,他就此身聯想:『此身也有這樣的法,將成為這樣,未跨越這樣。』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再者,比丘們!猶如比丘如果看見被捨棄在墓地的遺骸:有血肉、連著筋的骨鎖,……(中略)無肉、沾血、連著筋的骨鎖,……(中略)無血肉、連著筋的骨鎖,……(中略)骨散亂地離散四處:手骨一處,腳骨一處,腳踝骨一處,小腿骨一處,大腿骨一處,腰骨一處,肋骨一處,脊椎骨一處,肩骨一處,頸骨一處,顎骨一處,齒骨一處,頭蓋骨一處,他就此身聯想:『此身也有這樣的法,將成為這樣,未跨越這樣。』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中略)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再者,比丘們!猶如比丘如果看見被捨棄在墓地的遺骸:類似螺貝顏色的白骨,……(中略)堆過一年的骨頭,……(中略)腐爛成粉末的骨頭,他就此身聯想:『此身也有這樣的法,將成為這樣,未跨越這樣。』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身上隨觀身,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身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身體』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身上隨觀身。



九墓地節終了。



十四隨觀身終了。



隨觀受



又,比丘們!比丘怎樣住於在受上隨觀受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當感受樂受時,他了知:『我感受樂受。』當感受苦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苦受。』當感受不苦不樂受時,他了知:『我感受不苦不樂受。』當感受肉體的樂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肉體的樂受。』當感受精神的樂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樂受。』當感受肉體的苦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肉體的苦受。』當感受精神的苦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苦受。』當感受肉體的不苦不樂受時,他了知:『我感受肉體的不苦不樂受。』當感受精神的不苦不樂受時,他了知:『我感受精神的不苦不樂受。』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受上隨觀受,或住於在外部的受上隨觀受,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受上隨觀受,或住於在受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受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受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受』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受上隨觀受。



隨觀受終了。



隨觀心



又,比丘們!比丘怎樣住於在心上隨觀心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了知『有貪的心』為有貪的心,了知『離貪的心』為離貪的心;了知『有瞋的心』為有瞋的心,了知『離瞋的心』為離瞋的心;了知『有癡的心』為有癡的心,了知『離癡的心』為離癡的心;了知『簡約的心』為簡約的心,了知『散亂的心』為散亂的心;了知『廣大的心』為廣大的心,了知『不廣大的心』為不廣大的心;了知『更上的心』為更上的心,了知『無更上的心』為無更上的心;了知『得定的心』為得定的心,了知『未得定的心』為未得定的心;了知『已解脫的心』為已解脫的心,了知『未解脫的心』為未解脫的心。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心上隨觀心,或住於在外部的心上隨觀心,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心上隨觀心,或住於在心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心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心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心』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在心上隨觀心。



隨觀心終了。



隨觀法‧蓋節



又,比丘們!比丘怎樣住於在法上隨觀法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對五蓋住於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五蓋住於在法上隨觀法呢?比丘們!這裡,比丘當有自己的欲的意欲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欲的意欲。』當沒有自己的欲的意欲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欲的意欲。』他如其未生起欲的意欲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欲的意欲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欲的意欲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惡意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惡意。』當沒有自己的惡意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惡意。』他如其未生起惡意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惡意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惡意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惛沈睡眠。』當沒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惛沈睡眠。』他如其未生起惛沈睡眠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惛沈睡眠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惛沈睡眠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掉舉後悔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掉舉後悔。』當沒有自己的掉舉後悔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掉舉後悔。』他如其未生起掉舉後悔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掉舉後悔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掉舉後悔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疑惑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疑惑。』當沒有自己的疑惑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疑惑。』他如其未生起疑惑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疑惑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疑惑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法』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對五蓋在法上隨觀法。



蓋節終了。



隨觀法‧蘊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五取蘊住於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五取蘊住於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裡,比丘[了知]:『像這樣是色,像這樣是色的集起,像這樣是色的滅沒;像這樣是受,像這樣是受的集起,像這樣是受的滅沒;像這樣是想,像這樣是想的集起,像這樣是想的滅沒;像這樣是行,像這樣是行的集起,像這樣是行的滅沒;像這樣是識,像這樣是識的集起,像這樣是識的滅沒。』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法』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對五取蘊在法上隨觀法。



蘊節終了。



隨觀法‧處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六內外處住於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六內外處住於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裡,比丘了知眼,了知色,了知緣於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耳,了知聲,了知緣於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鼻,了知氣味,了知緣於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舌,了知味道,了知緣於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身,了知所觸,了知緣於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意,了知法,了知緣於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捨斷而了知,如其已捨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法』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對六內外處在法上隨觀法。



處節終了。



隨觀法‧覺支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七覺支住於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七覺支住於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裡,比丘當自己有念覺支時,了知:『我有念覺支。』當自己沒有念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念覺支。』如其未生起念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念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擇法覺支時,了知:『我有擇法覺支。』當自己沒有擇法覺支時,了知:『我沒有擇法覺支。』如其未生起擇法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擇法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活力覺支時,了知:『我有活力覺支。』當自己沒有活力覺支時,了知:『我沒有活力覺支。』如其未生起活力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活力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喜覺支時,了知:『我有喜覺支。』當自己沒有喜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喜覺支。』如其未生起喜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喜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寧靜覺支時,了知:『我有寧靜覺支。』當自己沒有寧靜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寧靜覺支。』如其未生起寧靜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寧靜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定覺支時,了知:『我有定覺支。』當自己沒有定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定覺支。』如其未生起定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定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平靜覺支時,了知:『我有平靜覺支。』當自己沒有平靜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平靜覺支。』如其未生起平靜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平靜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像這樣,或住於在內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外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內、外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法』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對七覺支在法上隨觀法。



覺支節終了。



隨觀法‧諦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四聖諦住於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四聖諦住於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裡,比丘如實了知:『這是苦。』如實了知:『這是苦集。』如實了知:『這是苦滅。』如實了知:『這是導向苦滅道跡。』



初誦品終了。



苦諦的說明



比丘們!什麼是苦聖諦呢?生是苦,老也是苦,死也是苦,愁、悲、苦、憂、絕望也是苦,與不愛的結合是苦,與所愛的別離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總括之,五取蘊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生呢?所有眾生中,關於每一種眾生類的生、出生、入[胎]、生起、再生、諸蘊顯現、得諸處,比丘們!這被稱為生。



而,比丘們!什麼是老?所有眾生中,關於每一種眾生類的老、老衰、齒落、髮白、皮皺、壽命的衰退、諸根的退化,這被稱為老。



而,比丘們!什麼是死?所有眾生中,由於每一種眾生類的過世、滅亡、崩解、消失、死亡、壽終、諸蘊的崩解、屍體的捨棄,命根斷絕,比丘們!這被稱為死。



而,比丘們!什麼是愁?比丘們!凡具備(遭遇)一些不幸、接觸一些苦法者會有愁、悲傷、憂愁、內部的愁、內部的悲哀,比丘們!這被稱為愁。



而,比丘們!什麼是悲?比丘們!凡具備(遭遇)一些不幸、接觸一些苦法者有悲歎、悲泣、悲歎著、悲泣著、悲歎的狀態、悲泣的狀態,比丘們!這被稱為悲。



而,比丘們!什麼是苦?比丘們!凡身體的苦、身體的不合意,身觸所生的苦與不合意感受,比丘們!這被稱為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憂?比丘們!凡心的苦、心的不合意,意觸所生的苦與不合意感受,比丘們!這被稱為憂。



而,比丘們!什麼是絕望?比丘們!凡具備(遭遇)某些不幸、接觸某些苦法者的悲傷、絕望、悲傷的狀態、絕望的狀態,比丘們!這被稱為絕望。



而,比丘們!什麼是與不愛的結合是苦?這裡,凡那些是不喜好的、不想要的、不合意的色、聲、氣味、味道、所觸、法,或凡那些是對他樂於無利益、不利、不安樂、不離軛安穩者,與那些一起會合、集合、結合、合一,比丘們!這被稱為與不愛的結合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與所愛的別離是苦?這裡,凡那些是喜好的、想要的、合意的色、聲、氣味、味道、所觸、法,或凡那些是對他樂於利益、有益、安樂、離軛安穩的母親、父親、兄弟、姊妹、朋友、同事、親族、血親者,與那些一起不會合、不集合、不結合、不合一,比丘們!這被稱為與所愛的別離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生法的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生法!願我們的生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老法的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老法!願我們的老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病法的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病法!願我們的病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死法的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死法!願我們的死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愁、悲、苦、憂、絕望法的眾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愁、悲、苦、憂、絕望法!願我們的愁、悲、苦、憂、絕望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總括之,五取蘊是苦?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比丘們!這被稱為總括之,五取蘊是苦。



比丘們!這被稱為苦聖諦。



集諦的說明



而,比丘們!什麼是苦集聖諦?是這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而,比丘們!這渴愛當生起時,在哪裡生起呢?當安住時,在哪裡安住呢?凡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



而,什麼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呢?眼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耳是在世間中……(中略)鼻是在世間中……舌是在世間中……身是在世間中……意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色是在世間中……聲是在世間中……氣味是在世間中……味道是在世間中……所觸是在世間中……法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眼識是在世間中……耳識是在世間中……鼻識是在世間中……舌識是在世間中……身識是在世間中……意識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眼觸是在世間中……耳觸是在世間中……鼻觸是在世間中……舌觸是在世間中……身觸是在世間中……意觸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眼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耳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鼻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舌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身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意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色之想是在世間中……聲之想是在世間中……氣味之想是在世間中……味道之想是在世間中……所觸之想是在世間中……法之想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色之思是在世間中……聲之思是在世間中……氣味之思是在世間中……味道之思是在世間中……所觸之思是在世間中……法之思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色之渴愛是在世間中……聲之渴愛是在世間中……氣味之渴愛是在世間中……味道之渴愛是在世間中……所觸之渴愛是在世間中……法之渴愛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色之尋是在世間中……聲之尋是在世間中……氣味之尋是在世間中……味道之尋是在世間中……所觸之尋是在世間中……法之尋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色之伺是在世間中……聲之伺是在世間中……氣味之伺是在世間中……味道之伺是在世間中……所觸之伺是在世間中……法之伺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生起時,在這裡生起,當安住時,在這裡安住。



比丘們!這被稱為苦集聖諦。



滅諦的說明



而,比丘們!什麼是苦滅聖諦?就是那渴愛的無餘褪去與滅、捨棄、斷念、解脫、無依住。



而,比丘們!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哪裡被捨斷呢?當被滅時,在哪裡被滅呢?凡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



而,什麼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呢?眼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耳是在世間中……(中略)鼻是在世間中……舌是在世間中……身是在世間中……意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色是在世間中……聲是在世間中……氣味是在世間中……味道是在世間中……所觸是在世間中……法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眼識是在世間中……耳識是在世間中……鼻識是在世間中……舌識是在世間中……身識是在世間中……意識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眼觸是在世間中……耳觸是在世間中……鼻觸是在世間中……舌觸是在世間中……身觸是在世間中……意觸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眼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耳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鼻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舌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身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意觸所生受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色之想是在世間中……聲之想是在世間中……氣味之想是在世間中……味道之想是在世間中……所觸之想是在世間中……法之想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色之思是在世間中……聲之思是在世間中……氣味之思是在世間中……味道之思是在世間中……所觸之思是在世間中……法之思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色之渴愛是在世間中……聲之渴愛是在世間中……氣味之渴愛是在世間中……味道之渴愛是在世間中……所觸之渴愛是在世間中……法之渴愛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色之尋是在世間中……聲之尋是在世間中……氣味之尋是在世間中……味道之尋是在世間中……所觸之尋是在世間中……法之尋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色之伺是在世間中……聲之伺是在世間中……氣味之伺是在世間中……味道之伺是在世間中……所觸之伺是在世間中……法之伺是在世間中可愛的、令人滿意的色,這渴愛當被捨斷時,在這裡被捨斷,當被滅時,在這裡被滅。



比丘們!這被稱為苦滅聖諦。



道諦的說明



而,比丘們!什麼是導向苦滅道跡聖諦?就是這八支聖道;即: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見?比丘們!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導向苦滅道跡之智,比丘們!這被稱為正見。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志?離欲的意向、無惡意的意向、無加害的意向,比丘們!這被稱為正志。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語?戒絕妄語、戒絕離間語、戒絕粗惡語、戒絕雜穢語,比丘們!這被稱為正語。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業?戒絕殺生、戒絕未給予而取、戒絕邪淫,比丘們!這被稱為正業。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命?比丘們!這裡,聖弟子捨斷邪命後,以正命營生,比丘們!這被稱為正命。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精進?比丘們!這裡,比丘為了未生起的惡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為了已生起的惡不善法之捨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續、不消失、增加、擴大、圓滿修習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比丘們!這被稱為正精進。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念?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受上隨觀受,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心上隨觀心,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比丘們!這被稱為正念。



而,比丘們!什麼是正定?比丘們!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於樂者』的第三禪;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比丘們!這被稱為正定。



比丘們!這被稱為導向苦滅道跡聖諦。



像這樣,或住於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於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只為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有法』的念被現起,並且住於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於對四聖諦在法上隨觀法。



諦節終了。



隨觀法終了。



比丘們!如果任何人在這四念住上這麼修習七年,二果其中之一果應該可以被預期:當生完全智,或當存在有餘依時,為不還者狀態。



比丘們!別說七年,比丘們!如果任何人在這四念住上這麼修習六年,……(中略)五年……四年……三年……二年……一年……比丘們!別說一年,比丘們!如果任何人在這四念住上這麼修習七個月,二果其中之一果應該可以被預期:當生完全智,或當存在有餘依時,為不還者狀態。比丘們!別說七個月,比丘們!如果任何人在這四念住上這麼修習六個月,……(中略)五個月,……四個月,……三個月,……二個月,……一個月,……半個月,……比丘們!別說半個月,比丘們!如果任何人在這四念住上這麼修習七天,對他來說,二果其中之一果應該可以被預期:當生完全智,或當存在有餘依時,為不還者狀態。



當像這樣說:『比丘們!這是為了眾生的清淨、為了愁與悲的超越、為了苦與憂的滅沒、為了方法的獲得、為了涅槃的作證之無岔路之道,即:四念住。』時,緣於此而說。」



這就是世尊所說,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世尊所說。



念住大經第九終了。


Tác quyền © 2025 Hội đồng quản trị VNCPHVN.

Chúng tôi khuyến khích các hình thức truyền bá theo tinh thần phi vụ lợi với điều kiện: không được thay đổi nội dung và phải ghi rõ xuất xứ của trang web này.


Viện Nghiên Cứu Phật Học Việt Nam

750 Nguyễn Kiệm, Quận Phú Nhuận, TP HCM


(08) 38448893 – 399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