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經

23. 波亞西經

Dịch giả: 莊春江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尊者年輕迦葉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抵達名叫謝大亞的憍薩羅國城市。在那裡,尊者年輕迦葉住在謝大亞北邊的謝大亞申恕林中。



當時,波亞西親王住在謝大亞,[該地]人口增盛繁榮,有草、薪木與水,有穀物,適合國王使用,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施與他的、王室禮物的、淨施的[地方]。



波亞西親王之事



當時,波亞西親王長時間生起這樣邪惡的惡見:



「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聽聞:



「先生!沙門喬達摩的弟子,沙門年輕迦葉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已到達謝大亞,住在謝大亞北邊的謝大亞申恕林中。又,那位年輕迦葉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他是賢智者、聰明者、有智慧者、多聞者、雄辯者、應辯善巧者、年長者、阿羅漢。』見到像這樣的阿羅漢,那就好了!」



那時,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從謝大亞出來後,一群追隨一群,經由北門走向申恕林。



當時,波亞西親王進入高樓的上層午睡。波亞西親王看見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從謝大亞出來後,一群追隨一群,經由北門走向申恕林。看見後,召喚守護員:



「守護員先生!為何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從謝大亞出來後,一群追隨一群,經由北門走向申恕林呢?」



「先生!有位沙門喬達摩的弟子,沙門年輕迦葉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已到達謝大亞,住在謝大亞北邊的謝大亞申恕林中。又,那位年輕迦葉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他是賢智者、聰明者、有智慧者、多聞者、雄辯者、應辯善巧者、年長者、阿羅漢。』他們為了見那位年輕迦葉尊師而前往。」



「那樣的話,守護員先生!去見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抵達後,請你對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這麼說:『先生!波亞西親王這麼說:「尊師們!請等一下,波亞西親王也為了見沙門年輕迦葉而前往。」』之前,沙門年輕迦葉教導無知、不聰明的謝大亞婆羅門屋主們:『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守護員先生!確實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是的,先生!」那位守護員回答波亞西親王後,去見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抵達後,對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這麼說:



「先生!波亞西親王這麼說:『尊師們!請等一下,波亞西親王也為了見沙門年輕迦葉而前往。』」



那時,波亞西親王被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圍繞,去申恕林見尊者年輕迦葉。抵達後,與尊者年輕迦葉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謝大亞的婆羅門屋主們一些向尊者年輕迦葉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一些與尊者年輕迦葉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一些向尊者年輕迦葉合掌鞠躬後,在一旁坐下;一些在尊者年輕迦葉面前報出姓名後,在一旁坐下;一些默默地在一旁坐下。



虛無論



在一旁坐好後,波亞西親王對尊者年輕迦葉這麼說:



「迦葉先生!我是這麼說者、這麼見者:『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我不曾見過、聽過這麼說者、這麼見者,為何這麼說:『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呢?



日月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就這情況我要反問你,就依你認為妥當的來回答我。親王!你怎麼想:這日月在這個世界或在他方呢?他們是天或人呢?」



「迦葉先生!這日月在他方世界,不在這裡,他們是天,不是人。」



「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你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我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是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淫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瞋恚心者、邪見者,過些時候,他們生病、痛苦、重病。當我知道:『現在,這病將不會痊癒。』時,我去見他們後,這麼說:『先生!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者、這麼見者:「凡那些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淫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瞋恚心者、邪見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尊師們是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淫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瞋恚心者、邪見者,如果那些沙門、婆羅門尊師們的言詞是真的,尊師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將會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先生!如果你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請你們來告訴我:「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對我來說,尊師們是值得信賴的、可靠的,凡尊師們所見的,那將如我親自所見的。』『好!』他們回答我後,既沒來告訴我,也沒遣使者[來告訴我],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盜賊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就這情況我要反問你,就依你認為妥當的來回答我。親王!你怎麼想:這裡,如果那些男子抓住盜賊罪犯後,來見你:『大德!這位是盜賊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你會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將這位男子以堅固的繩索牢牢地反綁手腕後,剃光頭,然後打著鼓,從街道到街道,從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出南門,到城南的斬首台去斬頭。』『好!』他們回答後,將那位男子以堅固的繩索牢牢地反綁手腕後,剃光頭,然後打著鼓,從街道到街道,從十字路口到十字路口,出南門,到城南的斬首台去斬首。那位盜賊得對行刑者[說]:『行刑者尊師!在這村落或城鎮有我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請等我去告訴他們。』嗎?行刑者會可憐他或會斬頭呢?」



「迦葉先生!那位盜賊不得對行刑者[說]:『行刑者尊師!在這村落或城鎮有我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請等我去告訴他們。』那時,行刑者不會可憐他,會斬頭。」



「親王!那位盜賊不得對人間的人類行刑者[說]:『行刑者尊師!在這村落或城鎮有我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請等我去告訴他們。』你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是殺生者、未給予而取者、邪淫者、妄語者、離間語者、粗惡語者、雜穢語者、貪婪者、瞋恚心者、邪見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又將如何得對獄卒[說]:『獄卒尊師!請等我去告訴波亞西親王:「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呢?』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你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我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離間語者、離粗惡語者、離雜穢語者、不貪婪者、不瞋恚心者、正見者,過些時候,他們生病、痛苦、重病。當我知道:『現在,這病將不會痊癒。』時,我去見他們後,這麼說:『先生!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者、這麼見者:「凡那些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離間語者、離粗惡語者、離雜穢語者、不貪婪者、不瞋恚心者、正見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到善趣、天界。」尊師們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離間語者、離粗惡語者、離雜穢語者、不貪婪者、不瞋恚心者、正見者,如果那些沙門、婆羅門尊師們的言詞是真的,尊師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將會往生到善趣、天界。先生!如果你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請你們來告訴我:「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對我來說,尊師們是值得信賴的、可靠的,凡尊師們所見的,那將如我親自所見的。』『好!』他們回答我後,既沒來告訴我,也沒遣使者[來告訴我],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糞坑男子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猶如男子如果連頭一起栽入糞坑,那時,你指揮男子們:『先生!那麼,你們從糞坑拉出那位男子!』『好!』他們回答我後,拉出那位男子。你對他們這麼說:『先生!那麼,請你們以竹片從那位男子身上刮下、徹底刮下糞便。』『好!』他們回答我後,以竹片從那位男子身上刮下、徹底刮下糞便。你對他們這麼說:『先生!那麼,請你們以黃土團塗擦、徹底塗擦那位男子的身體三次。』他們以黃土團塗擦、徹底塗擦那位男子的身體三次。你對他們這麼說:『先生!那麼,以油塗抹那位男子後,請你們以細沐浴粉作三次清潔。』他們以油塗抹那位男子後,以細沐浴粉作三次清潔。你對他們這麼說:『先生!那麼,請你們梳理那位男子的髮鬚。』他們梳理那位男子的髮鬚。你對他們這麼說:『先生!那麼,請你們贈送那位男子高貴的花環、香膏、衣服。』他們贈送那位男子高貴的花環、香膏、衣服。你對他們這麼說:『先生!那麼,讓那位男子登上宮殿後,請你們以五種欲伺候。』他們讓那位男子登上高樓後,以五種欲伺候。



親王!你怎麼想:那位善浴、極芳香、善梳理髮鬚、裝飾花環瓔珞、穿白衣、到宮殿的最上層、具備與具有五種欲自娛的男子,是否還會進一步想要栽入那糞坑呢?」



「不,迦葉先生!那是什麼原因呢?迦葉先生!不淨的;糞坑是不淨的、被名為不淨的;惡臭的、被名為惡臭的;應該嫌惡的、被名為應該嫌惡的;厭逆的、被名為厭逆的。」



「同樣的,親王!對諸天來說,人類是不淨的、被名為不淨的;惡臭的、被名為惡臭的;應該嫌惡的、被名為應該嫌惡的;厭逆的、被名為厭逆的,親王!人的味道上逼至天界一百由旬。你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離間語者、離粗惡語者、離雜穢語者、不貪婪者、不瞋恚心者、正見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將會往生到善趣、天界,為何將會來告訴你:『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呢?」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中略)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中略)。」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我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過些時候,他們生病、痛苦、重病。當我知道:『現在,這病將不會痊癒。』時,我去見他們後,這麼說:『先生!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者、這麼見者:「凡那些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尊師們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如果那些沙門、婆羅門尊師們的言詞是真的,尊師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將會往生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先生!如果你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請你們來告訴我:「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對我來說,尊師們是值得信賴的、可靠的,凡尊師們所見的,那將如我親自所見的。』『好!』他們回答我後,既沒來告訴我,也沒遣使者[來告訴我],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三十三天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就這情況我要反問你,就依你認為妥當的來回答我。親王!人間的一百年是那三十三天的一日夜,以其夜,三十個夜是一個月,以其月,十二個月是一年,以其年,一千天年是三十三天的壽量,那些你的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是離殺生者、離未給予而取者、離邪淫者、離妄語者、離榖酒、果酒、酒放逸處者,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如果他們這麼想:『等我們具備、具有天之五種欲自娛二、三個日夜後,再去告訴波亞西親王:「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他們是否會來告訴你:『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呢?」



「不,迦葉先生!迦葉先生!因為我們恐怕已死了很久了。但,誰告訴迦葉尊師『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這麼長壽者』呢?我們不相信迦葉尊師的『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這麼長壽者』。」



天生盲者的譬喻



「親王!猶如天生失明的男子不能看見黑白色、藍色、黃色、赤紅色、深紅色的東西,不能看見平與不平,不能看見星光,不能看見日月,如果他這麼說:『沒有黑白的東西,沒有看見黑白東西者;沒有藍色的東西,沒有看見藍色東西者;沒有黃色的東西,沒有看見黃色東西者;沒有赤紅色的東西,沒有看見赤紅色東西者;沒有深紅色的東西,沒有看見深紅色東西者;沒有平與不平、沒有看見平與不平的者;沒有見星光、沒有看見星光的者;沒有日月、沒有看見日月的者,我不知道這個,沒看見這個,因此,它不存在。』親王!當這樣說時,他會正確地說了嗎?」



「不,迦葉先生!有黑白的東西,有看見黑白東西者;有藍色的東西,有看見藍色東西者;……(中略)有平的、不平的,有看見平的、不平的者;有星光,有看見星光者;有日月,有見過日月者,『我不知道這個,沒看見這個,因此,它不存在。』迦葉先生!當這樣說時,他不會正確地說了。」



「同樣的,親王!我認為你對我這麼說:『誰告訴迦葉尊師:「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這樣長壽者。」呢?我們不相信迦葉尊師的「有三十三天」、「三十三天是這麼長壽者」。』你回答得如天生盲者的譬喻。親王!這樣的他方世界不是像你想的以這肉眼能見的,親王!凡那些沙門、婆羅門受用林野、森林、荒地的邊地住處者,在那裡,他們住於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而淨化了天眼,他們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這個世界與他方[世界],以及化生眾生,親王!這樣的他方世界不是像你想的以這肉眼能見的。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中略)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中略)。」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我看見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們想活命;不想死,要樂;不要苦,迦葉先生!我這麼想:『如果這些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尊師們這麼理解:「像這樣,我們死後將會更好。」這裡,這些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尊師們應該吃劇毒,或應該拿刀[自殺],或應該吊死,或應該跳崖。但,這些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尊師們不這麼理解:「像這樣,我們死後將會更好。」所以這些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尊師們想活命;不想死,要樂;不要苦,他們不自殺。』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孕婦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某位婆羅門有兩位太太,一個有個十歲或十二歲的兒子,另一個是臨盆孕婦。那時,那位婆羅門死了。那時,那位學生婆羅門對與母親有共同丈夫的妻子這麼說:『親愛的女士!這裡,財產、穀物、銀、金,全部是我的,這裡,沒有任何是你的,親愛的女士!我是由父所生的受取繼承人。』當這麼說時,那位女婆羅門對那位學生婆羅門這麼說:『孩子!等等!直到我生產,如果是男孩,一部分將是他的,如果是女孩,她將供你享樂。』第二次,那位學生婆羅門對與母親有共同丈夫的妻子這麼說:『親愛的女士!這裡,財產、穀物、銀、金,全部是我的,這裡,沒有任何是你的,親愛的女士!我是由父所生的受取繼承人。』第二次,那位女婆羅門對那位學生婆羅門這麼說:『孩子!等等!直到我生產,如果是男孩,一部分將是他的,如果是女孩,她將供你享樂。』第三次,那位學生婆羅門對與母親有共同丈夫的妻子這麼說:『親愛的女士!這裡,財產、穀物、銀、金,全部是我的,這裡,沒有任何是你的,親愛的女士!我是由父所生的受取繼承人。』那時,那位女婆羅門拿刀進入內室後,剖開肚子[而心想]:『到底我生的是男孩或是女孩?』她使自己的性命、胎兒與所有財產都滅亡,如那無知、不聰明者來到不幸與厄運,不如理追求遺產。同樣的,親王!你是無知、不聰明者,來到不幸與厄運,不如理追求他方世界,猶如那位女婆羅門是無知、不聰明者,來到不幸與厄運,不如理追求遺產。親王!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們不使未成熟的遍熟,他們等待遍熟,因為,親王!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賢智們的活命是有利的,親王!如持戒的、善法的沙門、婆羅門們長久、長時間地住立,如是而產出許多福德,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而實行。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中略)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中略)。」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男子們抓住盜賊罪犯後,來見我:『大德!這位是盜賊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將這位男子活著放進缸中後,蓋上開口,然後以新鮮皮革包緊,再以濕黏土厚厚地塗布,然後放到灶上給予火[烤]。』『好!』他們回答我後,將那位男子活著放進缸中後,蓋上開口,然後以新鮮皮革包緊,再以濕粘土厚厚地塗布,然後放到灶上給予火[烤]。當我知道:『那位男子死了。』時,那時,取下缸後,打破[黏土]掀開開口,我們仔細觀察:『或許我們可能看見命出來。』我們確實沒看見命出來。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夢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就這情況我要反問你,就依你認為妥當的來回答我。親王!你自證白天躺下進入夢中,看見能令人愉悅的園林、能令人愉悅的森林、能令人愉悅的土地、能令人愉悅的蓮花池嗎?」



「迦葉先生!我自證白天躺下進入夢中,看見能令人愉悅的園林、能令人愉悅的森林、能令人愉悅的土地、能令人愉悅的蓮花池。」



「那時,你被駝背者、侏儒、少女、年輕女孩守護著嗎?」



「是的,迦葉先生!那時,我被駝背者、侏儒、少女、年輕女孩守護著。」



「他們是否看見你的命進出呢?」



「不,迦葉先生!」



「親王!他們確實沒看見活著的你的命進出,你又如何能看見死者的命進出呢?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中略)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中略)。」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男子們抓住盜賊罪犯後,來見我:『大德!這位是盜賊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將這位男子活著放在秤上稱重後,以弦勒殺,然後再放在秤上稱重。』『好!』他們回答我後,將那位男子活著放在秤上稱重後,以弦勒殺,然後再放在秤上稱重。當他活著時,較輕、較柔軟、較適合作業,而當他死後,較重、較僵硬、較不適合作業。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曬熱鐵球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猶如男子如果將白天曬熱的鐵球:燃燒的、灼熱的、熾熱的,在秤上稱重,過些時候冷了、涅槃了,在秤上稱重,什麼時候那鐵球較輕、較柔軟、較適合作業?當燃燒的、灼熱的、熾熱的時候或冷了、涅槃了的時候?」



「迦葉先生!當那鐵球與火俱行,與風俱行,燃燒的、灼熱的、熾熱的時候較輕、較柔軟、較適合作業,而當那鐵球既不與火俱行,也不與風俱行,冷了、涅槃了的時候較重、較僵硬、較不適合作業。」



「同樣的,親王!當這身體與壽俱行,與熱俱行,與識俱行的時候較輕、較柔軟、較適合作業,而當這身體既不與壽俱行,也不與熱俱行,不與識俱行的時候較重、較僵硬、較不適合作業。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中略)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中略)。」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男子們抓住盜賊罪犯後,來見我:『大德!這位是盜賊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你們將這位男子在不破壞外皮、皮膚、肌肉、筋、骨、骨髓下殺害,或許我們能看見命出來。』『好!』他們回答我後,將那位男子在不破壞外皮、……(中略)下殺害。當他半死時,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你們將這位男子仰放,或許我們能看見命出來。』他們將那位男子仰放,我們沒看見命出來。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你們將這位男子俯放,……側放……另邊側放……站立……倒立……以拳搥擊……以土塊搥擊……以杖搥擊……以刀搥擊……甩動、振動、抖動,或許我們能看見命出來。』他們將那位男子甩動、振動、抖動,我們沒看見命出來。雖然他有眼,他不感受那色與其處;雖然他有耳,他不感受那聲音與其處;雖然他有鼻,他不感受那氣味與其處;雖然他有舌,他不感受那味道與其處;雖然他有身,他不感受那所觸與其處。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吹法螺者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某位吹法螺者取螺貝後,去邊地地方。他到某個村落,抵達後,站在村落中吹螺貝三聲,然後將螺貝放在地上,接著坐在一旁。親王!那時,邊地地方的人們心想:『喂!這是什麼聲音,這麼會誘人、這麼令人想要、這麼醉人、這麼迷人、這麼會束縛人?』集合後,對吹法螺者這麼說:『喂!這是什麼聲音,這麼會誘人、這麼令人想要、這麼醉人、這麼迷人、這麼會束縛人?』『先生!這是名叫螺貝的,從那裡有這聲音這麼會誘人、這麼令人想要、這麼醉人、這麼迷人、這麼會束縛人。』他們仰放那螺貝:『說話呀!螺貝先生!說話呀!螺貝先生!』那螺貝不作聲。他們俯放、側放、另邊側放、站立、倒立、以拳搥擊、以土塊搥擊、以杖搥擊、以刀搥擊、甩動、振動、抖動那螺貝:『說話呀!螺貝先生!說話呀!螺貝先生!』那螺貝不作聲。那時,那位吹法螺者這麼想:『這些邊地地方的人們多麼無知,那麼不如理追求螺貝聲。』當他們看著他時,他取螺貝後,吹螺貝三聲,然後取螺貝離開。親王!那時,那些邊地地方的人們心想:『先生!當這螺貝與男子俱行,與精進俱行,與風俱行時,這螺貝作聲,當這螺貝既不與男子俱行,也不與精進俱行,不與風俱行時,這螺貝不作聲。』同樣的,親王!當這身體與壽俱行,與熱俱行,與識俱行時,那時,他前進、返回、站立、坐下、躺下;以眼見色、以耳聽聲音、以鼻聞氣味、以舌嚐味道、以身觸所觸、以意識知法。當這身體既不與壽俱行,也不與熱俱行,不與識俱行時,那時,他既不前進、也不返回、不站立、不坐下、不躺下;不以眼見色、不以耳聽聲音、不以鼻聞氣味、不以舌嚐味道、不以身觸所觸、不以意識知法。親王!以這法門,你應該這麼想:『像這樣,有他方世界,有化生眾生,有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這裡,我還是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親王!有其它法門,……(中略)嗎?」



「迦葉先生!有其它法門,……(中略)。」



「親王!像怎樣的[法門]呢?」



「迦葉先生!這裡,男子們抓住盜賊罪犯後,來見我:『大德!這位是盜賊罪犯,任你對這位判決處罰吧。』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你們切開這位男子的外皮,或許我們能看見命。』他們切開那位男子的外皮,我們沒看見命。我對他們這麼說:『那樣的話,先生!你們切開這位男子的皮膚……切開肌肉……切開筋……切開骨……切開骨髓,或許我們能看見命。』他們切開那位男子的外皮,我們沒看見命。迦葉先生!有這法門,我以該法門這麼想:『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



結髮拜火者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某位結髮拜火者住在林野處的葉屋。那時,某地方的商隊出行。那時,那個商隊住在那位結髮拜火者的草屋附近一夜後離去。親王!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心想:『讓我去那個商隊的住處,或許在那裡能獲得什麼必需品。』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清晨時去那個商隊的住處。抵達後,看見那個商隊的住處被丟下一位仰臥愚鈍的嬰兒。看見後,他這麼想:『我看著人類死掉,這對我不適當,讓我帶這小孩回草屋養育、照顧、長大。』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帶這小孩兒回草屋養育、照顧、長大。當小孩十或十二歲時,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在其它地方有應作的事。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對小孩這麼說:『兒啊!我要去[其它]地方,兒啊!你應該照顧火,不要讓那火熄了。如果那火熄了,這是小斧,這些是柴,這是取火的上鑽木,使火生起後,你應該照顧火。』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對那個小孩這麼訓誡後,去[其它]地方。那時,當他熱衷遊戲時,火熄了。那時,那個小孩這麼想:『父親對我這麼說:「兒啊!你應該照顧火,不要讓那火熄了。如果那火熄了,這是小斧,這些是柴,這是取火的上鑽木,使火生起後,你應該照顧火。」讓我生起火後,應該照顧火。』那時,那個小孩以斧頭削取火的上鑽木:『或許能獲得火。』他不獲得火。他切取火的上鑽木成兩片、三片、四片、五片、十片、百片,做成一片片。做成一片片後,在臼中搗。在臼中搗後,曝在大風中:『或許能獲得火。』他不獲得火。



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在[其它]地方應作的事完成後,回自己的草屋。抵達後,對那個小孩這麼說:『兒啊!你是否讓火熄了呢?』『父親!這裡,當我熱衷遊戲時,火熄了。那時,我這麼想:「父親對我這麼說:『兒啊!你應該照顧火,不要讓那火熄了。如果那火熄了,這是小斧,這些是柴,這是取火的上鑽木,使火生起後,你應該照顧火。』讓我生起火後,應該照顧火。」父親!那時,我以斧頭削取火的上鑽木:「或許能獲得火。」我不獲得火。我切取火的上鑽木成兩片、三片、四片、五片、十片、百片,做成一片片。做成一片片後,在臼中搗。在臼中搗後,曝在大風中:「或許能獲得火。」我不獲得火。』那時,那位結髮拜火者這麼想:『這多麼無知、不聰明的小孩啊,那麼不如理追求火。』當他看著他時,他拿起取火的上鑽木後,生起火,然後對那個小孩這麼說:『兒啊!這樣,火才能被生起,如此,不像你是無知、不聰明者,不如理追求火。』同樣的,親王!你是無知、不聰明者,不如理追求他方世界。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不要讓你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我不能夠捨離這邪惡的惡見。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外國國王知道我:『波亞西親王是這麼說、這麼見者:「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迦葉先生!如果我捨離這邪惡的惡見,他們將會說我:『波亞西親王是多麼無知、不聰明、持錯誤的執見者。』我將會以憤怒執持它,我將會以掩蓋惡執持它,我將會以惡意執持它。」



二位商隊主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大貨車商隊有千輛貨車從東方地區到西方地區,所到之處,急速地遍取草、薪木、水、野菜、樹葉。當時,在商隊中有二位商隊主,一位[領]五百輛貨車,另一位也[領]五百輛貨車。那時,商隊主們這麼想:『這大貨車商隊有千輛貨車,那些我們所到之處,急速地遍取草、薪木、水、野菜、樹葉。讓我們均分這商隊為二:一邊五百貨車,另一邊也五百貨車。』他們均分那商隊為二:一邊五百貨車,另一邊也五百貨車。一邊的商隊主準備好許多草、薪木、水後,商隊離去。出發兩、三天後,那個商隊看見一位紅眼睛黑[皮膚]的男子,繫緊箭袋與白蓮花鬘,濕衣服、濕頭髮,以車輪沾滿泥的牛車,從路的對向而來。看見後,[商隊主]這麼說:『先生!你從哪裡來?』『我從像那樣的地方來。』『你將要去哪裡?』『[要去]名叫像那樣的地方』『先生!在前方困難道路上是否有大雨雲、下大雨?』『是的,先生!在前方困難道路上有大雨雲、下大雨,道路已淹水,有許多草、薪木、水,先生!請你們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以輕荷重的貨車快速地去,不要使軛牛疲勞。』



那時,商隊主召喚商隊:『先生!這位男子這麼說:「在前方困難道路上有大雨雲、下大雨,道路已淹水,有許多草、薪木、水,先生!請你們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以輕荷重的貨車快速地去,不要使軛牛疲勞。」先生!請你們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以輕荷重的貨車使商隊離去。』『是的,先生!』那些商隊回答商隊主後,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以輕荷重的貨車使商隊離去。在第一個商隊駐紮處他們沒看見草、薪木、水,在第二個商隊駐紮處……在第三個商隊駐紮處……在第四個商隊駐紮處……在第五個商隊駐紮處……在第六個商隊駐紮處……在第七個商隊駐紮處他們沒看見草、薪木、水,全都來到不幸與厄運,凡在那個商隊中的所有人或牲畜,全都被夜叉、非人所食。



當第二位商隊主知道:『先生!現在那個商隊已離開夠遠了。』時,準備好許多草、薪木、水後,商隊離去。出發兩、三天後,那個商隊看見一位紅眼睛黑[皮膚]的男子,繫緊箭袋與白蓮花鬘,濕衣服、濕頭髮,以車輪沾滿泥的牛車,從路的對向而來。看見後,[商隊主]這麼說:『先生!你從哪裡來?』『我從像那樣的地方來。』『你將要去哪裡?』『[要去]名叫像那樣的地方』『先生!在前方困難道路上是否有大雨雲、下大雨?』『是的,先生!在前方困難道路上有大雨雲、下大雨,道路已淹水,有許多草、薪木、水,先生!請你們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以輕荷重的貨車快速地去,不要使軛牛疲勞。』



那時,商隊主召喚商隊:『先生!這位男子這麼說:「在前方困難道路上有大雨雲、下大雨,道路已淹水,有許多草、薪木、水,先生!請你們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以輕荷重的貨車快速地去,不要使軛牛疲勞。」先生!這位男子既非我們的朋友,也非親族、親屬,我們為何要相信這樣而去?我們不應該捨棄早先[準備]的草、薪木、水,你們以像現在這樣的攜帶與財貨使商隊離去,我們不要捨棄早先[準備]的。』『是的,先生!』那些商隊回答那個商隊主後,以像現在這樣的攜帶與財貨使商隊離去。在第一個商隊駐紮處他們沒看見草、薪木、水,在第二個商隊駐紮處……在第三個商隊駐紮處……在第四個商隊駐紮處……在第五個商隊駐紮處……在第六個商隊駐紮處……在第七個商隊駐紮處他們沒看見草、薪木、水,但,他們看見那個商隊已來到不幸與厄運:凡在那個商隊中的所有人或牲畜,他們只看見他們的骨頭,因為他們被夜叉、非人吃了。



那時,那個商隊主召喚商隊:『先生!這商隊以那無知商隊主指導者而已來到不幸與厄運,那樣的話,先生!讓我們捨棄商隊中少價值的商品,拿取這個商隊中大價值的商品。』『是的,先生!』那些商隊回答那個商隊主後,捨棄自己商隊中少價值的商品,拿取那個商隊中大價值的商品後,以那位賢智商隊主指導者而平安地度越那個困難道路。同樣的,親王!你是無知、不聰明者,來到不幸與厄運,不如理追求他方世界,猶如先前那位商隊主,而那些認為應該聽從、應該相信者將會來到不幸與厄運,猶如那些商隊。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不要讓你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我不能夠捨離這邪惡的惡見。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外國國王知道我:『波亞西親王是這麼說、這麼見者:「像這樣,無他世,……(中略)報。」』迦葉先生!如果我捨離這邪惡的惡見,他們將會說我:『波亞西親王是多麼無知、不聰明、持錯誤的執見者。』我將會以憤怒執持它,我將會以掩蓋惡執持它,我將會以惡意執持它。」



擔糞者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某位養豬男子從自己的村落到其它村落。在那裡,他看見很多被捨棄的乾糞。看見後,這麼想:『這很多被捨棄的乾糞是我的豬的食物,讓我搬運像這樣的乾糞。』他張開上衣後,收集乾糞,綁成束,頂在頭上而去。在他[回去]的路途中,下起非季節[性]的大雨雲之雨,那滲出物流出,直到指甲尖被糞沾滿,他[仍]取糞食而行。人們看見後,對他這麼說:『我說,你是否瘋了?是否狂亂了?為何滲出物流出,直到指甲尖被糞沾滿,[還]要擔運糞?』『我說,你們[才]瘋了,你們[才]狂亂了,這些是我的豬的食物。』同樣的,親王!我認為你答辯得像擔糞者的譬喻。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不要讓你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我不能夠捨離這邪惡的惡見。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外國國王知道我:『波亞西親王是這麼說、這麼見者:「像這樣,無他世,……(中略)報。」』迦葉先生!如果我捨離這邪惡的惡見,他們將會說我:『波亞西親王是多麼無知、不聰明、持錯誤的執見者。』我將會以憤怒執持它,我將會以掩蓋惡執持它,我將會以惡意執持它。」



賭徒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有兩位賭徒以骰子消遣,一位賭徒遇到不幸運的骰子[就]吞下。另一位賭徒看到後,這麼說:『親愛的!你一直贏,親愛的!請給我骰子,我將供奉。』『是的,親愛的!』那位賭徒拿走另一位賭徒的骰子。那時,那位賭徒在骰子上塗滿劇毒後,對另一位賭徒這麼說:『來!親愛的!我們以骰子消遣。』『是的,親愛的!』那位賭徒回答另一位賭徒。第二次,那[兩位]賭徒[再]以骰子消遣,那位賭徒遇到不幸運的骰子[又]吞下。另一位賭徒看到後,這麼說:




「吞下的骰子已塗以最烈的火,男子不自覺,

喂!吞吧!吞吧!惡人!你的後面將是辣的。」




同樣的,親王!我認為你答辯得像賭徒的譬喻。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不要讓你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即使迦葉尊師這麼說,但我不能夠捨離這邪惡的惡見。憍薩羅國波斯匿王與外國國王知道我:『波亞西親王是這麼說、這麼見者:「像這樣,無他世,……(中略)報。」』迦葉先生!如果我捨離這邪惡的惡見,他們將會說我:『波亞西親王是多麼無知、不聰明、持錯誤的執見者。』我將會以憤怒執持它,我將會以掩蓋惡執持它,我將會以惡意執持它。」



擔麻者的譬喻



「那樣的話,親王!我為你作個譬喻,智者在這裡以一些譬喻而知所說的義理。親王!從前,某個地方[居民]遷離,那時,一位同伴召喚另一位同伴:『親愛的!我們走吧!去那個地方,或許有什麼財物能獲得。』『是的,親愛的!』那位同伴回答另一位同伴。他們去那個地方,到某個村落道路,在那裡,他們看見很多被捨棄的麻,看見後,一位同伴召喚另一位同伴:『親愛的!這裡有很多被捨棄的麻,那樣的話,親愛的!你綁一麻擔,我也將綁一麻擔,兩人取麻擔後而去。』『是的,親愛的!』那位同伴回答另一位同伴後,綁麻擔,取兩麻擔後去另一個村落的道路。在那裡,他們看見很多被捨棄的麻線,看見後,一位同伴召喚另一位同伴:『親愛的!這裡有很多被捨棄的麻線,那是我們要麻的目的,那樣的話,親愛的!請你捨棄麻擔,我也將捨棄麻擔,兩人取麻線擔後而去。』『親愛的!這麻擔我已擔了很遠且綁得很牢,請你了知,對我來說已足夠。』那時,那位同伴捨棄麻擔後,取了麻線擔。



他們往另一個村落的道路,在那裡,他們看見很多被捨棄的麻布,看見後,一位同伴召喚另一位同伴:『親愛的!這裡有很多被捨棄的麻布,那是我們要麻或麻線的目的,那樣的話,親愛的!請你捨棄麻擔,我也將捨棄麻線擔,兩人取麻布擔後而去。』『親愛的!這麻擔我已擔了很遠且綁得很牢,請你了知,對我來說已足夠。』那時,那位同伴捨棄麻線擔後,取了麻布擔。



他們往另一個村落的道路,在那裡,他們看見很多被捨棄的亞麻,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亞麻線,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亞麻布,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木綿,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木綿線,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木綿布,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鐵,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銅,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錫,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鉛,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銀,看見後,……很多被捨棄的金,看見後,一位同伴召喚另一位同伴:『親愛的!這裡有很多被捨棄的金,那是我們要麻、麻線、麻布、亞麻、亞麻線、亞麻布、木綿、木綿線、木綿布、鐵、銅、錫、鉛、銀的目的,那樣的話,親愛的!請你捨棄麻擔,我也將捨棄銀擔,兩人取金擔後而去。』『親愛的!這麻擔我已擔了很遠且綁得很牢,請你了知,對我來說已足夠。』那時,那位同伴捨棄銀擔後,取了金擔。



他們回去自己的村落,在那裡,那位取麻擔回去的同伴,他的父母不歡喜,妻兒也不歡喜,朋友、同僚也不歡喜,以其因緣而不獲得樂與喜,但,那位取金擔回去的同伴,他的父母歡喜,妻兒也歡喜,朋友、同僚也歡喜,以其因緣而獲得樂與喜。同樣的,親王!我認為你答辯得像擔麻者的譬喻。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親王!捨離那邪惡的惡見!不要讓你有長久的不利與苦。」



歸依



「我對迦葉先生最初的譬喻是悅意的、滿意的,但,我想要聽聞這種種提問的辯才,這樣,我認為迦葉尊師應被作為對手。



太偉大了,迦葉先生!太偉大了,迦葉先生!迦葉先生!猶如能扶正顛倒的,能顯現被隱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燈火:『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迦葉尊師以種種法門說明。迦葉先生!我歸依喬達摩尊師、法、比丘僧團,請迦葉尊師記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



迦葉先生!我欲作大供養牲祭,請迦葉先生訓誡我,這會對我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牲祭的談說



「親王!當在像這樣的牲祭中,牛被殺,山羊與綿羊被殺,雞與豬被殺,種種生物類遭到殺戮,參與者是邪見者、邪志者、邪語、邪業者、邪命者、邪精進者、邪念者、邪定者,親王!像這樣,牲祭沒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親王!猶如農夫取種子與犁後,如果進入森林,在那裡,他在殘株、荊棘未除的惡田、惡地中播下了被毀壞、腐爛、被風吹日曬破壞、非新成熟、非安全地被播下了的種子,天又不能經常給予正確的水流,那些種子是否能得到成長、增長、擴展,或者,農夫能獲得廣大的果實嗎?」



「不,迦葉先生!」



「同樣的,親王!當在像這樣的牲祭中,牛被殺,山羊與綿羊被殺,雞與豬被殺,種種生物類遭到殺戮,參與者是邪見者、邪志者、邪語、邪業者、邪命者、邪精進者、邪念者、邪定者,親王!像這樣,牲祭沒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



但,親王!當在像這樣的牲祭中,牛既不被殺,山羊與綿羊也不被殺,雞與豬也不被殺,種種生物類不遭到殺戮,參與者是正見者、正志者、正語、正業者、正命者、正精進者、正念者、正定者,親王!像這樣,牲祭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親王!猶如農夫取種子與犁後,如果進入森林,在那裡,他在殘株、荊棘已除的善田、善地中播下了不被毀壞、不腐爛、不被風吹日曬破壞、新成熟、安全地被播下了的種子,天能時常地給予正確的水流,那些種子是否能得到成長、增長、擴展,或者,農夫能獲得廣大的果實呢?」



「是的,迦葉先生!」



「同樣的,親王!當在像這樣的牲祭中,牛既不被殺,山羊與綿羊也不被殺,雞與豬也不被殺,種種生物類不遭到殺戮,參與者是正見者、正志者、正語、正業者、正命者、正精進者、正念者、正定者,親王!像這樣,牲祭有大果、大效益、大光輝、大遍滿。」



更優秀的青年徒弟之事



那時,波亞西親王對沙門、婆羅門、貧民、旅人、流浪者、乞丐設立布施。但,在那布施中,像這樣的飲食被給與:碎米飯伴酸粥,以及結球網之粗衣服。而在那布施中,名叫更優秀的青年徒弟是經營事務者,他施與布施後,這麼表示:



「以這布施,我與波亞西親王在這個世間相遇,不要在他方[世界]。」



波亞西親王聽聞:



「更優秀的青年徒弟施與布施後,這麼表示:『以這布施,我與波亞西親王在這個世間相遇,不要在他方[世界]。』」那時,波亞西親王派人召喚更優秀的青年徒弟,[對他]這麼說:



「是真的嗎?更優秀孩兒!你施與布施後,這麼表示:『以這布施,我與波亞西親王在這個世間相遇,不要在他方[世界]。』嗎?」



「是的,先生!」



「更優秀孩兒!為何你施與布施後,這麼表示:『以這布施,我與波亞西親王在這個世間相遇,不要在他方[世界]。』呢?更優秀孩兒!我們不是求福德者與布施果報的期待者嗎?」



「在尊師的布施中,像這樣的飲食被給與:連尊師的腳都不想碰,更別說吃的碎米飯伴酸粥,以及連尊師的腳都不想碰,更別說穿的結球網之粗衣服。尊師對我們來說是可愛的、合意的,我們如何能以不合意的連結合意的呢?」



「那樣的話,更優秀孩兒!請你如我吃的食物設立食物[布施],請你如我穿的衣服設立衣服[布施]。」



「是的,先生!」更優秀青年徒弟回答波亞西親王後,如波亞西親王吃的食物設立食物[布施],如波亞西親王穿的衣服設立衣服[布施]。



那時,波亞西親王非恭敬地施與布施,非以親手施與布施,未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謝力色葛的空蕩天宮中,與四大天王天諸天為同伴。而在那布施中,名叫更優秀的青年徒弟是經營事務者,他恭敬地施與布施,以親手施與布施,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非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



波亞西天子



當時,尊者牛主經常去謝力色葛的空蕩天宮中作中午的休息。那時,波亞西天子去見尊者牛主。抵達後,向尊者牛主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尊者牛主對波亞西天子這麼說:



「朋友!你是誰?」



「大德!我是波亞西親王。」



「朋友!你不是這樣見者:『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嗎?」



「大德!確實,我是這樣見者:『像這樣,無他世,無化生眾生,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但,我被聖年輕迦葉從這邪惡的惡見遠離了。」



「而,朋友!在那布施中是經營事務者,名叫更優秀的青年徒弟,他往生到哪裡了呢?」



「大德!在我的布施中是經營事務者,名叫更優秀的青年徒弟,他恭敬地施與布施,以親手施與布施,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非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而,大德!我非恭敬地施與布施,非以親手施與布施,未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謝力色葛空天宮,與四大天王天諸天為同伴。那樣的話,牛主大德!回人間後,請你這麼說:『你們要恭敬地施與布施,以親手施與布施,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非拋棄式地施與布施。波亞西親王非恭敬地施與布施,非以親手施與布施,未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謝力色葛空天宮,與四大天王天諸天為同伴。而在那布施中,名叫更優秀的青年徒弟是經營事務者,他恭敬地施與布施,以親手施與布施,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非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



那時,尊者牛主回人間後,這麼說:



「你們要恭敬地施與布施,以親手施與布施,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非拋棄式地施與布施。波亞西親王非恭敬地施與布施,非以親手施與布施,未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謝力色葛空天宮,與四大天王天諸天為同伴,而在那布施中,名叫更優秀的青年徒弟是經營事務者,他恭敬地施與布施,以親手施與布施,適當考慮地施與布施,非拋棄式地施與布施,之後,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與三十三天為同伴。」



波亞西經第十終了。



大品終了,其攝頌:




譬喻大[經]、因緣,涅槃、善見,

人牛王、總管,集會、帝釋所問,

念住大[經],波亞西為第十。



大品篇終了。



Tác quyền © 2025 Hội đồng quản trị VNCPHVN.

Chúng tôi khuyến khích các hình thức truyền bá theo tinh thần phi vụ lợi với điều kiện: không được thay đổi nội dung và phải ghi rõ xuất xứ của trang web này.


Viện Nghiên Cứu Phật Học Việt Nam

750 Nguyễn Kiệm, Quận Phú Nhuận, TP HCM


(08) 38448893 – 399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