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經

3. 安玻德經

Dịch giả: 莊春江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憍薩羅進行遊行,抵達名叫一奢能伽羅的憍薩羅婆羅門村落,在那裡,世尊住在一奢能伽羅的一奢能伽羅叢林中。



玻科勒沙低的事



當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住在巫葛德,[該地]人口增盛繁榮,有草、薪木與水,有穀物,適合國王使用,是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施與他的、王室禮物的、淨施的[地方]。



玻科勒沙低婆羅門聽聞:



「先生!釋迦人之子、從釋迦族出家的沙門喬達摩,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憍薩羅國進行遊行,已到達一奢能伽羅,住在一奢能伽羅的一奢能伽羅叢林中,又,那位喬達摩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像這樣,那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他以證智自作證後,為這包括天、魔、梵的世界;包括沙門、婆羅門的世代;包括諸天、人宣說,他教導開頭是善、中間是善、終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的法,他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的梵行,見到像那樣的阿羅漢,那就好了!」



安玻德學生婆羅門



當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徒弟,名叫安玻德的學生婆羅門是讀誦者、持咒者、三吠陀的語彙、儀軌、音韻論、語源論、古傳說為第五的通曉者;是聖句的通曉者、懂文法者、在世間論與大丈夫相上的無欠缺者,在三明上被自己的老師認可,公開地說[這樣的]話:「凡我知道的,你都知道;凡你知道的,我都知道。」



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召喚安玻德學生婆羅門:



「親愛的安玻德!這位釋迦人之子、從釋迦族出家的沙門喬達摩,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一起在憍薩羅國遊行,已到達一奢能伽羅,住在一奢能伽羅的一奢能伽羅叢林中,又,那位喬達摩尊師有這樣的好名聲被傳播著:『像這樣,那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他以證智自作證後,為這包括天、魔、梵的世界;包括沙門、婆羅門的世代;包括諸天、人宣說,他教導開頭是善、中間是善、終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的法,他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的梵行,見到像那樣的阿羅漢,那就好了!來!親愛的安玻德!你去見沙門喬達摩。抵達後,請你理解沙門喬達摩,是否那位喬達摩尊師有如此好名聲被傳播,或者不是;是否那位喬達摩尊師是像那樣的,或者不是像那樣的,我們將像這樣瞭解那位喬達摩尊師。」



「但,先生!我怎樣理解那位喬達摩尊師:是否那位喬達摩尊師有如此好名聲被傳播,或者不是;是否那位喬達摩尊師是像那樣的,或者不是像那樣的呢?」



「親愛的安玻德!三十二大丈夫相被記載在我們的經典中,凡具備大丈夫相者,只有二個趣處而無其它的:如果他住於俗家,他是轉輪王,如法的法王,征服四方,達成國土安定,具備七寶。他有這七寶,即: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屋主寶、第七主兵臣寶,他有超過千位勇敢的、英勇姿態的、碎破敵對者的兒子,他以非杖、非刀,以法征服這土地直到海邊而居住;但,如果從在家出家,成為非家生活,他成為阿羅漢、遍正覺者,掀開世間的面紗者。而,親愛的安玻德!我是經典的施與者,你是經典的領受者。」



「是的,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回答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後,起座向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登上騾馬車,與許多學生婆羅門一起向一奢能伽羅叢林出發。以車輛一直到車輛能通行之處,然後下車步行,進入園林。當時。眾多比丘在屋外經行。那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去見比丘們。抵達後,對那些比丘這麼說:「先生!那位喬達摩尊師現在住在哪裡?我們為了見喬達摩尊師而來這裡。」



那時,那些比丘這麼想:「這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有名家系者,又是有名的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徒弟,世尊與像這樣的善男子交談是不妨礙的。」他們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安玻德!在這門已關閉的住處,小聲地走過去後,徐緩地進入玄關,然後故意咳嗽並敲擊門閂,世尊將會為你們開門。」



那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去那門已關閉的住處,小聲地走過去後,徐緩地進入玄關,然後故意咳嗽並敲擊門閂,世尊開門,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進入,[其他]學生婆羅門們也進入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但,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走著與坐著的世尊交換一些寒暄談話,站著與坐著的世尊交換一些寒暄談話。



那時,世尊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安玻德!你與年長、高齡的婆羅門許多老師與老師的老師一起交談是像這樣:走動、站立與坐著的我交換一些寒暄談話嗎?」



第一次卑賤說



「不,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婆羅門應該行走著與行走的婆羅門一起講話;喬達摩先生!婆羅門應該站立著與站立的婆羅門一起講話;喬達摩先生!婆羅門應該坐著與坐著的婆羅門一起講話;喬達摩先生!婆羅門應該臥著與臥著的婆羅門一起講話,但,喬達摩先生!凡那些卑賤、黑色、梵天腳子孫的禿頭假沙門,我與他們的交談才是這樣,如與喬達摩尊師這般。」



「但,安玻德!你來到這裡是帶有使命的,如果你們為了利益而來,就應該好好作意那利益,這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修學]未完成而慢心已完成者,除了未完成外還有什麼!」



那時,當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被世尊以未完成論述說時,他生氣、不悅地斥責世尊、侮蔑世尊、責備世尊[並心想]:「先生!沙門喬達摩對我應該是邪惡的。」他對世尊這麼說:「喬達摩先生!釋迦族出生者是兇惡的;喬達摩先生!釋迦族出生者是粗暴的;喬達摩先生!釋迦族出生者是輕率的;喬達摩先生!釋迦族出生者是饒舌的,他們卑賤地存在,當卑賤地存在時,他們對婆羅門不恭敬、對婆羅門不尊重、對婆羅門不尊敬、對婆羅門不崇敬、對婆羅門不敬重,喬達摩先生!這些釋迦族人卑賤地存在,當卑賤地存在時,他們對婆羅門不恭敬、對婆羅門不尊重、對婆羅門不尊敬、對婆羅門不崇敬、對婆羅門不敬重,這是不適合的,這是不適當的。」像這樣,這是第一次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對釋迦族傷害的卑賤說。



第二次卑賤說



「但,安玻德!釋迦族人對你有什麼違犯呢?」



「喬達摩先生!這裡,有一次,我為老師玻科勒沙低婆羅門以某些必須作的事去迦毘羅衛,到釋迦族的集會所,當時,眾多釋迦族人與釋迦族童子坐在高座位上相互以手指戳刺嬉戲、咯嘎笑,我想一定就是嘲笑我,也不以任何座位招待我,喬達摩先生!這些釋迦族人卑賤地存在,當卑賤地存在時,他們對婆羅門不恭敬、對婆羅門不尊重、對婆羅門不尊敬、對婆羅門不崇敬、對婆羅門不敬重,這是不適合的,這是不適當的。」像這樣,這是第二次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對釋迦族傷害的卑賤說。



第三次卑賤說



「安玻德!即便鵪鶉小鳥也是對自己鳥巢的欲戲語者,安玻德!而這迦毘羅衛是釋迦族人自己的[家],安玻德尊者不值得因這種小事不高興。」



「喬達摩先生!有這四種階級:剎帝利、婆羅門、毘舍、首陀羅,喬達摩先生!屬於這四種階級中的三種:剎帝利、毘舍、首陀羅,他們必然是婆羅門的侍者,喬達摩先生!這些釋迦族人卑賤地存在,當卑賤地存在時,他們對婆羅門不恭敬、對婆羅門不尊重、對婆羅門不尊敬、對婆羅門不崇敬、對婆羅門不敬重,這是不適合的,這是不適當的。」像這樣,這是第三次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對釋迦族傷害的卑賤說。



婢女之子說



那時,世尊這麼想:



「這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過於激烈地以卑賤說侵害釋迦族人,讓我質問[他的]姓氏。」



那時,世尊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安玻德!你的姓氏是什麼?」



「喬達摩先生!我是黑路。」



「安玻德!以前,依你的父母姓氏名字記得者,釋迦族人是主人之子,你是釋迦族人的婢女之子,安玻德!釋迦族人認定歐葛葛王為祖先。



安玻德!從前,歐葛葛王那位所愛的、合意的皇后想使她的兒子得到王位,從王國逐出年長王子們:歐葛木葛、葛勒耿達、哈低泥葛、西泥蘇勒,他們從王國被逐出,到喜瑪拉雅山邊蓮花池畔的大沙葛樹叢,在那裡,他們建造住所,他們以害怕混血而與自己的姊妹一起從事性交。



安玻德!那時,歐葛葛王召喚隨從侍臣:『先生!現在親愛的王子們在何處呢?』『陛下!在喜瑪拉雅山邊蓮花池畔有大沙葛樹叢,現在親愛的王子們在那裡,他們以害怕混血而與自己的姊妹一起從事性交。』那時,歐葛葛王自說優陀那:『先生!王子們確實是釋迦族人,先生!王子們確實是最上的釋迦族人。』安玻德!自此以後,釋迦族人被了知,而他是他們的祖先。



安玻德!又,歐葛葛王有位名叫方位的婢女,她生了名叫黑[的兒子],當黑出生時,他就說話了:『媽咪!請你洗淨我,媽咪!請你沐浴我,請你使我從這不淨解脫,我將令你們有利益。』



安玻德!如現在人們看見鬼後,稱呼『鬼』,同樣的,安玻德!當時人們對鬼稱呼『黑』,他們這麼說:『當這位出生時就說話,黑出生了,鬼出生了。』安玻德!自此以後,黑路被了知,而他是黑路的祖先,安玻德!像這樣,以前,依你的父母姓氏名字記得者,釋迦族人是主人之子,你是釋迦族人的婢女之子。」



當這麼說時,那些學生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尊師不要過於激烈地以婢女之子說侵害安玻德,喬達摩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好出生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善男子,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多聞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善作言說事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賢智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能與喬達摩尊師一起在言語上對論者。」



那時,世尊對那些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如果你們學生婆羅門們這麼想:『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壞出生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非善男子,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少聞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非善作言說事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劣慧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不能與喬達摩先生一起在言語上對論者。』請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停止,請你們與我一起在言語上相談,但,如果你們學生婆羅門們這麼想:『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好出生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善男子,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多聞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善做言說事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賢智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能與喬達摩先生一起在言語上對論者。』請你們停止,請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與我一起在言語上對論。」



「喬達摩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好出生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善男子,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多聞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善做言說事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賢智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能與喬達摩尊師一起在言語上對論者。我們將會是沈默者,請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與喬達摩尊師一起在言語上對論。」



那時,世尊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安玻德!這有理由的問題對你而來,你應該不想回答,如果你不回答,或推三扯四迴避不答,離題向外,或變得沈默,或走開,就在此處你的頭將裂成七片。安玻德!你怎麼想:你是否聽聞婆羅門的耆宿大老們;老師與老師的老師說:黑路的開始從哪裡來?誰是黑路的祖先呢?」



當這麼說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變得沈默。



第二次,世尊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是否聽聞婆羅門的耆宿大老們;老師與老師的老師說:黑路的開始從哪裡來?誰是黑路的祖先呢?」



第二次,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變得沈默。



那時,世尊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安玻德!現在請你回答,現在不是你變得沈默的時候,安玻德!凡有理由的問題被如來問到第三次不回答者,就在此處頭裂成七片。」



當時,金剛手夜叉拿起燃燒的、灼熱的、熾熱的大鐵鎚後,站在安玻德學生婆羅門的上空,心想:



「如果這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對有理由的問題被世尊問到第三次不回答,就在此處我將打裂[他的]頭成七片。」



那時,世尊與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都看見金剛手夜叉。



那時,害怕、驚慌、身毛豎立的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求世尊為救護,求世尊為庇護,求世尊為歸依,坐近後,對世尊這麼說:



「喬達摩尊師說了什麼?請喬達摩尊師再次講述。」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是否聽聞婆羅門的耆宿大老們;老師與老師的老師說:黑路的開始從哪裡來?誰是黑路的祖先呢?」



「是的,喬達摩先生!我聽聞的正如喬達摩尊師說的,黑路的開始從那裡來,他是黑路的祖先。」



安玻德的種姓說



當這麼說時,那些學生婆羅門成為吵雜、高聲、大聲的:



「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壞出生者,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非善男子,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釋迦族人的婢女之子,先生!釋迦族人是安玻德學生婆羅門的主人之子,我們竟然想:法說者的沙門喬達摩應該被貶低。」



那時,世尊這麼想:



「這些學生婆羅門過於激烈地以婢女之子說侵害安玻德學生婆羅門,讓我使之解脫。」



那時,世尊對那些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學生婆羅門!你們不要過於激烈地以婢女之子說侵害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那位黑是個偉大的仙人,他去南方地方,學得了梵天聖典後,去見歐葛葛王,乞求[我的]女兒瑪達露碧。歐葛葛王對他[說]:『咄!這位不就是我們婢女之子嗎?他[竟然]乞求女兒瑪達露碧。』憤怒、不悅地拉滿[弓]箭,[但]那箭既不能被射出,也撤不回。



學生婆羅門們!那時,隨從侍臣去見黑仙人後,這麼說:『尊師!請令國王平安,尊師!請令國王平安。』『國王將會平安,但當國王向下射出箭時,直到國王的領土之所及,在那裡,土地將會破碎。』『尊師!請令國王平安、地方平安。』『國王將會平安、地方平安,但當國王向上射出箭時,直到國王的領土之所及,在那裡,天空將會七年不下雨。』『尊師!請令國王平安、地方平安、天空下雨。』『國王將會平安、地方平安、天空下雨,但當國王令箭住立在年長王子上時,王子將會是平安、安心的。』學生婆羅門們!那時,隨從告知國王:『請國王令箭住立在年長王子上,王子將會是平安、安心的。』那時,國王令箭住立在年長王子上,王子是平安、安心的。那時,害怕、驚慌、身毛豎立的歐葛葛王以恐懼梵罰,給了他的女兒瑪達露碧。學生婆羅門!你們不要過於激烈地以婢女之子說侵害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那位黑是個偉大的仙人。」



剎帝利的最勝性



那時,世尊召喚安玻德學生婆羅門:



「安玻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剎帝利少年與婆羅門少女一起從事性交,他們性交後生下兒子,那剎帝利少年與婆羅門少女所生的兒子,他是否能在婆羅門中得到座位或水呢?」



「喬達摩先生!他能得到。」



「婆羅門們是否請令在亡者供養會中或祭食中或犧牲祭中或饗宴中食呢?」



「喬達摩先生!會令食。」



「婆羅門們是否教導他聖典,或不呢?」



「喬達摩先生!會教導。」



「在女子中是否會被隔離或不被隔離呢?」



「喬達摩先生!不被隔離。」



「剎帝利們是否會以剎帝利的灌頂灌頂他呢?」



「不,喬達摩先生!那是什麼原因呢?喬達摩先生!因為母親的未具足。」



「安玻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婆羅門少年與剎帝利少女一起從事性交,他們性交後生下兒子,那婆羅門少年與剎帝利少女所生的兒子,他是否能在婆羅門中得到座位或水呢?」



「喬達摩先生!他能得到。」



「婆羅門們是否令他在亡者供養會中或祭食中或犧牲祭中或饗宴中食呢?」



「喬達摩先生!會令食。」



「婆羅門們是否教導他聖典,或不呢?」



「喬達摩先生!會教導。」



「在女子中是否會被隔離或不被隔離呢?」



「喬達摩先生!不被隔離。」



「剎帝利們是否會以剎帝利的灌頂灌頂他呢?」



「不,喬達摩先生!那是什麼原因呢?喬達摩先生!因為父親的未具足。」



「安玻德!像這樣,女子比女子,男子比男子後,剎帝利是最勝的,婆羅門是下劣的。安玻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任何婆羅門被婆羅門們執行剃光頭、撒灰後,令從王國或城鎮逐出,他是否能在婆羅門中得到座位或水呢?」



「不,喬達摩先生!」



「婆羅門們是否令他在亡者供養會中或祭食中或犧牲祭中或饗宴中食呢?」



「不,喬達摩先生!」



「婆羅門們是否教導他聖典,或不呢?」



「不,喬達摩先生!」



「在女子中是否會被隔離或不被隔離呢?」



「喬達摩先生!會被隔離。」



「安玻德!你怎麼想:這裡,如果任何剎帝利被剎帝利們執行剃光頭、撒灰後,令從王國或城鎮逐出,是否能在婆羅門中得到座位或水呢?」



「喬達摩先生!他能得到。」



「婆羅門們是否令他在亡者供養會中或祭食中或犧牲祭中或饗宴中食呢?」



「喬達摩先生!會令食。」



「婆羅門們是否教導他聖典,或不呢?」



「喬達摩先生!會教導。」



「在女子中是否會被隔離或不被隔離呢?」



「喬達摩先生!不被隔離。」



「安玻德!就這樣,剎帝利到達最卑賤:當他被剎帝利們執行剃光頭、撒灰後,令從王國或城鎮逐出,安玻德!像這樣,當剎帝利到達最卑賤時,剎帝利還是最勝的,婆羅門是下劣的。安玻德!這些偈頌被梵王常童子說:




『在歸屬於種姓的出生者中,剎帝利是最上的,

明與行具足者,在天人中他是最上的。』




安玻德!這些偈頌被那位梵王常童子善吟誦而非惡吟誦;善說而非惡說;伴隨利益的而非伴隨無利益的,被我同意,安玻德!因為我也這麼說:




『在歸屬於種姓的出生者中,剎帝利是最上的,

明與行具足者,在天人中他是最上的。』」




初誦品[終了]。



明與行之說



「喬達摩先生!然而,什麼是那個行?什麼是那個明?」



「安玻德!對無上明與行具足來說,非被稱為血統說或被稱為種姓說或被稱為慢心說的:『你配得上我,或你不配得上我。』安玻德!有娶或有嫁或有嫁娶處,在那裡,這被稱為血統說或種姓說或慢心說的:『你配得上我,或你不配得上我。』安玻德!凡任何被血統說繫縛或被種姓說繫縛或被慢心說繫縛者,他們遠離無上明與行具足,安玻德!捨斷被血統說繫縛與被種姓說繫縛與被慢心說繫縛與被嫁娶繫縛後,有無上明與行具足的作證。」



「喬達摩先生!然而,什麼是那個行?什麼是那個明?」



「安玻德!這裡,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出現於世間,他以證智自作證後,為這包括天、魔、梵的世界;包括沙門、婆羅門的世代;包括諸天、人宣說,他教導開頭是善、中間是善、終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的法,他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的梵行。屋主、屋主之子或在其它族姓中出生者聽聞那個法;聽聞那個法後,於如來處獲得信;由於具備那獲得的信,他像這樣深慮:……(中略)(在簡略中應該如同如191等[譯者按:此指DN.2「更勝妙的沙門果」段落]那樣使之詳細)。



他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中略)這也是在行中。



再者,安玻德!比丘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中略)這也是在行中。



再者,安玻德!比丘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於樂者』的第三禪,……(中略)這也是在行中。



再者,安玻德!比丘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中略)這也是在行中。



當那個心是這樣入定的、遍淨的、淨化的、無穢的、離染污的、可塑的、適合作業的、住立的、到達不動的時,他抽出心使轉向智與見,……(中略)這也是在明中。……(中略)他了知:『出生已盡,梵行已完成,應該作的已作,不再有這樣[輪迴]的狀態了。』這也是在明中。安玻德!這是那個明。



安玻德!這被稱為『明具足』、『行具足』、『明與行具足』的比丘,安玻德!沒有其它明具足、行具足比這個明具足、行具足更優勝或勝妙的了。



四個敗散口



安玻德!有四個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敗散口,哪四個呢?安玻德!這裡,某位沙門、婆羅門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擔著一佉梨重的東西進入林野處[而想]:『我將是以落果為食者。』他必然只變成明與行具足者的侍奉者,安玻德!這是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第一個敗散口。



再者,安玻德!這裡,某位沙門、婆羅門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與不能成為以落果為食者,拿了鋤頭與籃子進入林野處[而想]:『我將是以球根果為食者。』他必然只變成明與行具足者的侍奉者,安玻德!這是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第二個敗散口。



再者,安玻德!這裡,某位沙門、婆羅門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不能成為以落果為食者、不能成為以球根果為食者,建村落周邊或市鎮周邊的火屋後,住止而侍奉著火,他必然只變成明與行具足者的侍奉者,安玻德!這是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第三個敗散口。



再者,安玻德!這裡,某位沙門、婆羅門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不能成為以落果為食者、不能成為以球根果為食者、不能成為火的侍奉者,在十字路口建有四門的家屋後住止[而想]:『凡將從這四方來的沙門、婆羅門,我將隨分隨力地尊敬他。』他必然只變成明與行具足者的侍奉者,安玻德!這是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第四個敗散口。安玻德!這些是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四個敗散口。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連同你的老師是否存在這無上明與行具足呢?」



「不,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與無上明與行具足相比,我連同我的老師是誰啊!喬達摩先生!我連同我的老師遠離無上明與行具足。」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連同你的老師是否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擔著一佉梨重的東西進入林野處[而想]:『我將是以落果為食者。』呢?」



「不,喬達摩先生!」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連同你的老師是否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與不能成為以落果為食者,拿了鋤頭與籃子進入林野處[而想]:『我將是以球根果為食者。』呢?」



「不,喬達摩先生!」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連同你的老師是否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不能成為以落果為食者、不能成為以球根果為食者,建村落周邊或市鎮周邊的火屋後,住止而侍奉著火呢?」



「不,喬達摩先生!」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連同你的老師是否不能得此無上明與行具足、不能成為以落果為食者、不能成為以球根果為食者、不能成為火的侍奉者,在十字路口建有四門的家屋後住止[而想]:『凡將從這四方來的沙門、婆羅門,我將隨分隨力地尊敬他。』呢?」



「不,喬達摩先生!」



「安玻德!像這樣,你連同你的老師是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缺陷不足者,凡此無上明與行具足的四個敗散口,從那裡,你連同你的老師也是缺陷不足者,安玻德!但,這些話被你與你的老師玻科勒沙低婆羅門所說:『誰是卑賤、黑色、梵天腳子孫的禿頭假沙門?誰[能]與三明婆羅門有交談?』而自己卻是苦界者、未完成者,安玻德!看!你這位老師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罪過有多大。



以前仙人狀態的實行



安玻德!玻科勒沙低婆羅門享受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施物,但,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不允許他面對面,當與他商量時,以透過布簾商量,安玻德!如果他是如法前進領受的乞求者,為什麼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不允許他面對面?安玻德!看!你這位老師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罪過有多大。



安玻德!你怎麼想:這裡,坐在象頸部或坐在馬背上或站在車子地毯上的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如果與高官或王族商量任何商量,如果他因此而離開該處站在一旁,那時,如果首陀羅或首陀羅的奴僕走來,站在該處商量那商量[的事而說]:『憍薩羅國波斯匿王這麼說;憍薩羅國波斯匿王這麼說。』是否他說了國王所說或商量了國王的商量呢?只這樣他會是國王或國王[相當]的程度嗎?」



「不,喬達摩先生!」



「安玻德!你正是這樣,凡那些從前的婆羅門仙人們:聖典創造者、聖典轉起者,他們往昔唱誦、教說、合集的聖句,仍被今天的婆羅門們傳唱、跟隨著說、隨說所說的、復誦令誦的者,即:阿桃葛、襪碼葛、襪碼跌挖、威沙咪跌、亞瑪得其、安其勒色、婆羅墮若、襪謝德、迦葉、玻古,『我連同我的老師習得那些聖典。』因此你將成為『仙人或為了仙人狀態的行者』,這是不可能的。



安玻德!你怎麼想:你是否聽聞婆羅門的耆宿大老們;老師與老師的老師說:凡那些從前的婆羅門仙人們:聖典創造者、聖典轉起者,他們往昔唱誦、教說、合集的聖句,仍被今天的婆羅門們傳唱、跟隨著說、隨說所說的、復誦令誦的者,即:阿桃葛、襪碼葛、襪碼跌挖、威沙咪跌、亞瑪得其、安其勒色、婆羅墮若、襪謝德、迦葉、玻古,他們這麼被善浴、善塗油,整理好髮鬚,穿上白衣,具有、具足五種欲自娛,猶如現在的你連同你的老師呢?」



「不,喬達摩先生!」



「……(中略)他們這麼吃已去除黑粒、撒布淨肉之米飯與種種湯汁、種種咖哩,猶如現在的你連同你的老師呢?」



「不,喬達摩先生!」



「……(中略)他們這麼以兩側鑲邊下垂[打扮]的婦女自娛,猶如現在的你連同你的老師呢?」



「不,喬達摩先生!」



「……(中略)他們這麼以尾毛已被整理的騾馬車、以長刺棒打駕駛交通工具,猶如現在的你連同你的老師呢?」



「不,喬達摩先生!」



「……(中略)他們這麼在已挖掘護城河、門閂已閂、有資助者的城鎮中被拿著長劍武器男子守護,猶如現在的你連同你的老師呢?」



「不,喬達摩先生!」



「安玻德!像這樣,你連同你的老師既不是仙人也不是為了仙人狀態的行者,安玻德!凡對於我的懷疑或疑惑者,以問題[問]我,我將以解答淨化他。」



二相的未見



那時,世尊出住處進行經行,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也出住處進行經行。那時,當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隨世尊的經行而經行時,探尋世尊身上的三十二大丈夫相。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在世尊的身上看見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確定後,缺二項。他在二個大丈夫相上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在隱藏入鞘的陰部與廣長舌上。



那時,世尊這麼想:「這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在我的身上看見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確定後,缺二項。他在二個大丈夫相上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在隱藏入鞘的陰部與廣長舌上。」那時,世尊作出像那樣的神通作為,使安玻德學生婆羅門看見世尊隱藏入鞘的陰部,然後吐出舌頭碰到兩邊耳孔、兩邊鼻孔後,以舌頭覆蓋整個前額。那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想:「沙門喬達摩完全具備三十二大丈夫相,非不完全。」他對世尊這麼說:「喬達摩先生!好啦,現在,我們應該走了,我們是有許多該做之事的忙人。」



「安玻德!現在,你考量適當的時間。」



那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前往登上騾馬車。



當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從巫葛德離開,與大婆羅門群眾一起坐在自己的園林等待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那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往自己的園林出發,以車輛一直到車輛能通行之處,然後下車步行,去見玻科勒沙低婆羅門。抵達後,向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親愛的安玻德!你是否看見那位喬達摩尊師呢?」



「先生!我們看見了那位喬達摩尊師。」



「親愛的安玻德!那位喬達摩尊師是否有如此好名聲被傳播,或者不是;那位喬達摩尊師是否像那樣的,或者不是像那樣的呢?」



「先生!那位喬達摩尊師有如此好名聲被傳播,不相異;那位喬達摩尊師是像那樣的,不相異,那位喬達摩尊師完全具備三十二大丈夫相,非不完全。」



「親愛的安玻德!你與沙門喬達摩一起有任何交談嗎?」



「先生!我與沙門喬達摩一起有一些交談。」



「親愛的安玻德!你與沙門喬達摩一起有像怎樣的交談呢?」



那時,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就將與世尊一起的交談全部告訴玻科勒沙低婆羅門。



當這麼說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對安玻德學生婆羅門這麼說:



「啊!咄!安玻德確實是賢智者,啊!咄!安玻德確實是多聞者,啊!咄!安玻德確實是三明者,先生!男子以像這樣行事,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會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安玻德!當你這麼一再攻擊地說喬達摩尊師,然而,那位喬達摩尊師能這麼一再導引我們而說。啊!咄!安玻德確實是賢智者,啊!咄!安玻德確實是多聞者,啊!咄!安玻德確實是三明者,先生!男子以像這樣行事,以身體的崩解,死後會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 憤怒、不悅意,就以腳踢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想要立即地前往見世尊。



玻科勒沙低往見佛陀



那時,那些婆羅門對玻科勒沙低婆羅門這麼說:「先生!現在去見沙門喬達摩極非時機,現在,[請]玻科勒沙低尊師明天去見沙門喬達摩。」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在自己的住處準備勝妙的硬食與軟食後,登上車乘,然後令持著火炬,從巫葛德離開,向一奢能伽羅叢林出發。以車輛一直到車輛能通行之處,然後下車步行,去見世尊。抵達後,與世尊互相歡迎。歡迎與寒暄後,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後,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喬達摩先生!我們的徒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來過嗎?」



「婆羅門!你的徒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來過。」



「喬達摩先生!又,你與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一起有任何交談嗎?」



「婆羅門!我與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一起有一些交談。」



「喬達摩先生!你與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一起有像怎樣的交談呢?」



那時,世尊將與安玻德學生婆羅門一起的交談全部告訴玻科勒沙低婆羅門。



當這麼說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對世尊這麼說:「喬達摩先生!安玻德學生婆羅門是愚癡者,請喬達摩尊師原諒安玻德學生婆羅門。」



「婆羅門!令安玻德學生婆羅門快樂。」



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探尋世尊身上的三十二大丈夫相。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在世尊的身上看見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確定後,缺二項。他在二個大丈夫相上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在隱藏入鞘的陰部與廣長舌上。



那時,世尊這麼想:「這位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在我的身上看見大部分三十二大丈夫相,確定後,缺二項。他在二個大丈夫相上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在隱藏入鞘的陰部與廣長舌上。」那時,世尊作出像那樣的神通作為,使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看見世尊隱藏入鞘的陰部,然後吐出舌頭碰到兩邊耳孔、兩邊鼻孔後,以舌頭覆蓋整個前額。



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這麼想:「沙門喬達摩完全具備三十二大丈夫相,非不完全。」他對世尊這麼說:「喬達摩先生!請喬達摩尊師與比丘僧團同意今日的飲食[供養]。」世尊以沈默同意了。



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知道世尊同意後,時候到時通知世尊:「喬達摩先生!時候已到,飲食已[準備]完成。」



那時,世尊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與比丘僧團一起去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住處,抵達後,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親手以勝妙的硬食與軟食款待與滿足世尊,學生婆羅門則對比丘僧團。那時,世尊食用完畢手離鉢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取某個低矮坐具後,在一旁坐下。



那時,世尊對坐在一旁的玻科勒沙低婆羅門說次第說,即:布施說、戒說、天界說;說明欲的過患、卑下、雜染,出離的效益。當世尊了知玻科勒沙低婆羅門有順從心、柔軟心、離蓋心、高揚心、淨信心時,那時,他說明諸佛最勝的說法:苦、集、滅、道,猶如清淨、已離污染的衣服完全領受染色。同樣的,就在那座位上玻科勒沙低婆羅門的遠塵、離垢之法眼生起:「凡任何集法都是滅法。」



玻科勒沙低-作為優婆塞的陳述



那時,玻科勒沙低婆羅門已見法、已獲得法、已知法、已深入法,脫離疑惑、離迷惑,得無畏,在大師教說上不緣於他,對世尊這麼說:



「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太偉大了,喬達摩先生!喬達摩先生!猶如能扶正顛倒的,能顯現被隱藏的,能告知迷途者的路,能在黑暗中持燈火:『有眼者看得見諸色』。同樣的,法被喬達摩尊師以種種法門說明。喬達摩先生!我與兒子、妻子、[自己的]群眾、隨從歸依喬達摩尊師、法、比丘僧團,請喬達摩尊師記得我為優婆塞,從今天起終生歸依,請喬達摩尊師如到巫葛德的優婆塞家、優婆夷家那樣到玻科勒沙低家,在那裡,凡那些學生婆羅門或女學生婆羅門都將對喬達摩尊師問訊,或起立迎接,或給與座位或水,或使心變得淨信,那將對他們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善說,婆羅門!」



安玻德經第三終了。


Tác quyền © 2025 Hội đồng quản trị VNCPHVN.

Chúng tôi khuyến khích các hình thức truyền bá theo tinh thần phi vụ lợi với điều kiện: không được thay đổi nội dung và phải ghi rõ xuất xứ của trang web này.


Viện Nghiên Cứu Phật Học Việt Nam

750 Nguyễn Kiệm, Quận Phú Nhuận, TP HCM


(08) 38448893 – 399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