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a03] 如是我聞。——
[0204a04]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其時,都提之子斯波學童詣世尊處。詣已,與世尊問訊,交談可喜、可樂之語已,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都提之子斯波學童,如是白世尊言:「尊瞿曇!有何因、何緣,種種人存在之間,有優、劣之性耶?尊瞿曇!如何有諸短壽人、有長壽、有多病、有無病、有醜陋、有容麗、無權勢、 [P.203] 有權勢、有貧窮、有財富、有卑族、有貴族、有愚鈍、有伶俐耶?尊瞿曇!有如何因、如何緣,種種人存在之間,有優、劣之性耶?」
[0204a10] 〔世尊曰:〕「學童!種種有情,有各各之業,為業之相續者,有業為胎藏,被縛於業,以業為所依。以業分別種種之有情,即有優、劣之性。」
[0204a12] 〔學童言:〕「我如是聞尊瞿曇之略說,不詳細分別之義,不知解其詳細之義。善哉!尊瞿曇為我所說之法,使我詳細解知尊瞿曇如是略說,未詳細分別之義。」
[0204a14] 〔世尊曰:〕「然者,學童!應諦聽,善作意之,我當說之。」都提之子斯波學童對世尊言:「如是,尊!」世尊乃如是說:
[0205a02] 「學童!茲有一類或女、或男,殺生者而兇惡,手塗血、以殺戮為事,對諸有情無慈心。彼如是成就,如是由正持彼業,身壞命終之後,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若身壞命終後,不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若來人位者,再生於何處亦短命也。學童!如是之所行,即殺生者而兇惡、手塗血、以殺戮為事,對諸生物無慈心,以至〔如是〕短命。
[0205a07] 學童!更茲有一類或女、或男、停止殺生、遠離殺生、捨棒、捨刀、知恥、有慈心、憐愍利益一切生物而住。彼如是成就,由如是正持彼業,身壞命終之後,生於善趣天界。若身壞命終之後,不生於善趣、天界,若來人位者,再生於何處亦長 [P.204] 命也。學童!如是之所行,即停止殺生、遠離殺生、捨棒、捨刀、知恥、有慈心、憐愍利益一切生物而住。以至〔如是〕長命。
[0205a12] 學童!茲有一類或女、或男、或依手、或依棒、或依刀、惱害諸有情。彼如是成就,由如是正持彼業,身壞命終之後,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若身壞命終之後,不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處、地獄,若生來人位者,再生於何處亦多病也。學童如是之所行,或依手、或依棒、或依刀惱害諸有情類,即以至〔如是〕多病。
[0206a03] 學童!更茲有一類之或女、或男、或依手、或依棒、或依刀,不惱諸有情。彼如是成就,由如是正持彼業……無病也。學童!如是所行即不惱害……以至〔如是〕無病。
[0206a06] 學童!茲有一類之或女、或男,易忿怒、多愁、雖〔由其他〕言些少〔事〕,遂現為憤、怒、瞋恚、剛情、怒氣、瞋恚、不滿。彼如是成就,由如是正持彼業……無幸處……醜陋也。學童!如是之所行,即易忿怒……現不滿、以至〔如是〕醜陋。
[0206a09] 學童!更茲有一類或女、或男,不忿怒、不多愁、雖〔由其他〕言些少〔事〕,不忿、不怒、不瞋恚、不剛情、不現怒氣、瞋恚、不滿。彼如是成就,由如是正持彼業……善趣……端正也。學童!如是之所行即不忿怒……不現不滿、以至〔如是〕端正。
[0206a13] 學童!茲有一類或女、或男,有嫉姤心,對他〔人所得〕之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供養,懷嫉之惡意以結姤心。彼如是成就,如是由正持彼業……無幸處……成為無權勢者。學童!如是所行即有嫉姤心……以結姤心,〔如是〕以至無權勢。
[0207a03] [P.205] 學童!更茲有一類或女、或男,有嫉姤心,對他〔人之所得〕之利得、恭敬、尊重、尊敬、禮拜、供養,不嫉、不懷惡意、無結姤心。彼……由其業……善趣……成為權威者……不結姤心,〔如是〕以至大權威。
[0207a06] 學童!茲有一類或女、或男,對沙門、婆羅門不施與飲食、衣服、車乘、華鬘、香料、塗油、臥具、住宅、登具者。彼……由彼業……無幸處……為貧窮者……不施與燈具,〔如是〕以至貧窮。
[0207a09] 學童!更有一類或女、或男,對沙門、婆羅門施與飲食……臥具、住宅、燈具者。彼……由彼業……善趣……為大財富者……施與臥具、住宅、燈具,〔如是〕以至大財富。
[0207a12] 學童!茲有一類或女、或男,傲慢而過慢,應禮人而不禮,應起迎而不起迎,應讓座而不讓座,應讓路而不讓路,應尊敬而不尊敬,應尊重而不尊重,應供敬而不恭敬,應供養而不供養,彼……由彼業……無幸處……為卑族……應供養而不供養,〔如是〕以至於卑族。
[0208a02] 學童!更有一類或女、或男,不傲慢而不過慢,應禮者而禮,應供養者而供養。彼……由彼業……善趣……為貴族……應供養而供養,〔如是〕以至於貴族。
[0208a04] 學童!茲有一類或女、或男,親近沙門、婆羅門已而尋問:『尊者!如何是善?如何是不善?如何是有罪?如何是無罪?如何是應修習?如何是不應修習?我長時行不利益、如何是苦?或長時行利益,如何是安樂?』彼……由彼業……無幸處……為愚鈍〔者〕……不尋問,〔如是〕以至愚鈍。
[0208a08] [P.206] 學童!更有一類或女、或男,親近沙門、婆羅門已,尋問:『尊者!善者,如何……利益,如何為樂?』彼……由彼業……善趣……為大慧〔者〕……尋問,以至〔如是〕於大慧。
[0208a11] 學童!如是至所行於短壽者,以持短壽;至所行於長壽者,以持長壽;至所行於多者,以持多病;至所行於無病者,以持無病;至所行於醜陋者,以持醜陋;至所行於端正者,以持端正;至所行於權勢者,以持權勢;至所行於貧窮者,以持貧窮,至所行於大富者,以持大富;至所行於卑族者,以持卑族;至所行於貴族者、以持貴族;至所行於愚鈍者,以持愚鈍;至所行於大慧者,以持大慧。
[0209a02] 學童!諸有情各有業,是業之相續者。業為胎藏而有,被縛於業,以業為所依。業以分諸有情,即有優劣之性。」
[0209a04] 如是說已,都提之子斯波學童,如是白世尊曰:「妙哉!尊瞿曇!妙哉!尊瞿曇!尊瞿曇!譬喻使伏者仰臥……見。恰如是,由尊瞿曇,以種種異門宣說法,使我歸依尊瞿曇。〔歸依〕法及比丘眾。尊瞿曇受納我從今日以後,以至命終歸依為優婆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