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9a03] 如是我聞。——
[0029a04]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蘭陀園。爾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在孔雀林、普行者園,與普行者大眾俱住。時,世尊清晨、著衣,執持衣鉢為行乞入王舍城。爾時,世尊自謂:「今至王舍城行乞時尚過早,我何不去孔雀林、普行者園善生優陀夷處。」 [P.30] 於是、世尊邁向孔雀林、普行者園而去。爾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與普行者大眾俱坐,發喚聲、高聲、大聲、而為種種徒勞無益之論議。是即:王論、賊論、大臣論、兵論、畏怖論、戰鬥論、食論、飲論、衣論、牀論、華鬘論、香論、親族論、乘論、村論、街論、市論、國土論、婦人論、英雄論、傳聞論、井邊談天論、祖先論、異相論、世間論、海洋論,如是等有無之論。
[0029a12] 爾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遙見世尊前來,乃自告誡大眾曰:「諸賢!請肅靜!諸賢!請勿作聲!彼沙門瞿曇來矣。彼尊者好靜、修靜、稱讚靜。或許彼知〔我等〕為靜之會眾,欲來見訪!」如是彼普行者便保持沉默。
[0030a01] 時世尊來至彼普行者善生優陀夷處。爾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白世尊言:「世尊!請進,世尊善來。世尊!世尊終有來此處之機會矣。世尊!請坐此特設之座。」世尊就所設之座。普行者善生優陀夷亦取一卑座,坐於一面。時,世尊對普行者善生優陀夷問曰:「優陀夷!今在此處為何話而集坐耶?又為何而中斷對話耶?」
[0030a05] 「世尊!我等今集坐之所言可暫擱置。世尊!此話以後世尊將不難聞知。世尊!我未來此會眾之處時,此大眾為種種徒勞無益之論而集坐。然而世尊!當我來此會眾時,此會眾仰視我顏而讓坐謂:『若沙門優陀夷為我等說法,我等願謹傾聽。』世 [P.31] 尊!然世尊來此會眾之處時,我與此大眾俱皆瞻仰世尊之尊顏而請坐謂:『若世尊為我說法,我等願樂聽聞。』」
[0030a10] 「優陀夷!若有使我應答者、汝可話語。」
[0030a11] 「世尊!昔日有知一切、見一切、自認無餘知見之人,自謂:『我行住眠寤,常恒知見現於前。』我對過去事之發問時,彼則以他事作回避,移將論於外而現忿怒、瞋恚與不滿。世尊!我對世尊起歡喜之念而思曰:『實應為世尊,實應為善逝,願將為說示此等之法。』」
[0031a01] 「優陀夷!然而知其一切,見一切、自認無餘知見,而謂:『我行住眠寤,常恒知見現於前。』但依汝有關過去事之發問,將以他事迴避,將移論於他,現忿怒、瞋恚與不滿者為何人耶?」
[0031a04] 「世尊!是尼乾子。」
[0031a05] 「優陀夷!實憶念諸種之宿命、即一生,二生……乃至……如是有憶念其一一之相,與其詳細狀況俱之諸種宿命之人,於我:『有關過去發問,或我對彼有關過去之發問,彼對我有關過去之問,解答可使心滿足。或我對彼有關過去之問,解答可使心滿足。』優陀夷!實則以清淨超人之天眼,見有情之生死、貴、賤、好、醜、善趣、 [P.32] 惡趣……乃至……有從其業知有情之人,彼對我發問有關未來,或我對彼發問有關未來,彼對我有關未來之問,解答可使心滿足,或我對彼有關未來之問,解答可使心滿足。然而優陀夷!過去暫且擱置,未來亦暫且擱置,我將對汝說法:『彼有時即此有,彼生時即此生,彼無時即此無,彼滅時即此滅。』」
[0031a13] 「世尊!我依此身,雖於所經驗之範圍,對如是一一之相,及其詳細狀況俱,不能憶念。如何憶念我諸種宿命,即一生,二生……乃至……憶念如是一一之相,及其詳細狀況俱諸種宿命,得能如世尊耶?世尊,其實我今並未見飄風鬼,又如何以我清淨超人之天眼,見有情之生死、貴、賤、好、醜、善趣、惡趣……乃至……隨其業而知有情、得能如世尊耶?世尊,世尊更請告我:『優陀夷!過去且暫擱置、未來且暫擱置,我將為汝說法:「彼有時即此有,彼生時即此生、彼無時即此無、彼滅時即此滅。」』此又將令我不甚可解。世尊,或許我於自師之教對世尊解答之問,使我心得滿足。」
[0032a07] 「然則,優陀夷!汝自師之教為何。」
[0032a08] 「世尊!我自師之教如是:『此是最上之色光,此是最上之色光。』」
[0032a09] 「優陀夷!汝自師之教如是:『此為最上之色光。此為最上之色光。』其最上之色光者為何耶?」
[0032a11] [P.33] 「世尊!較其色光為更勝之色光,或比他無與倫比之更優越色光,即是最上之色光也。」
[0032a13] 「優陀夷!較其色光為更勝之色光,或比他無與倫比之更優越色光、色光為何耶?」
[0033a01] 「世尊!較其色光為更勝之色光,或比他無與倫比之更優越色光,即是最上之色光。」
[0033a03] 「優陀夷!如斯將為無結論。汝說:『世尊!較其色光為更勝之色光,或為無與倫比之最優色光,即是最上之色光。』而汝未說示其色光為何。優陀夷!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於此國中求第一美女愛之。』他人對彼作如是言:『你啊!汝求愛之第一美女為剎帝利女耶?或為婆羅門女耶?或為毘舍女耶?或為首陀女耶?汝知之否?』於此問彼答曰:『否!』他人又對彼作如是言:『你啊!汝求愛之第一美女是如是名耶?如是姓……乃至……或長身耶?或短身耶?或中身耶?或其膚色為黑耶?或褐色耶?或黃色耶?住何處之村,或街、或市耶?汝知之否?』於此問彼答曰:『否!』他人又對彼作如是言:『你啊!汝是對不知而亦未見者求愛乎?』於斯問彼答謂:『誠然。』優陀夷!汝將對此作如何之思耶?如是其人之所說乃於正理非不相應者耶?」
[0033a13] 「世尊!確實如是,如是,比人之所說為不相應於正理。」
[0033a14] 「優陀夷!汝實亦如是。汝謂:『世尊,其色光為無比之最勝色光,或為無與倫比之最優色光,即為最上之色光。』而汝並未說示其色光為何。」「世尊,譬如琉璃寶珠為清淨,玉質殊妙,八楞而乃經善加修治,置於紅色褐布上時,如光耀輝煌所照耀。我無病而死之後,當有如是之色光。」
[0034a04] [P.34] 「優陀夷!汝如何作思耶?琉璃寶珠之清淨玉質殊妙,八楞而經善加修治,置於紅色之褐布上時,如光耀、輝煌所照耀,其與闇夜之螢光,於此兩者之色光中,以何者之色光為較秀較優耶?」
[0034a07] 「世尊!彼闍夜之螢光,於此等兩者色光中為較秀、較優。」
[0034a08]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闇夜之螢光與闇夜之油燈,於此等兩者之色光中,何者之色光為較秀、較優耶?」
[0034a10] 「世尊!彼闇夜之油燈,於此等兩者色光中是較秀、較優者。」
[0034a11]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闇夜之油燈與闇夜之大火聚,於此兩者之色光中,何者之色光為較秀、較優耶?」
[0034a13] 「世尊!彼闇夜之大火聚……是較優者。」
[0034a14]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闇夜之大火聚與皎明無雲天空之太白星,於此兩者之色光中……乃至……是何者較優耶?」
[0035a02] 「世尊!彼皎明無雲天空之太白星……是優者。」
[0035a03]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皎明而無雲天空之太白星,與十五日布薩之日、皎明無雲天空之中夜圓月……乃至……是何者較優耶?」
[0035a05] 「世尊!十五日布薩之日,皎明無雲天空之中夜圓月……是較優者。」
[0035a06] [P.35]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十五日布薩之日、皎明無雲天空之中夜圓月,與雨期最後月,秋時、皎明無雲天空日中之太陽……乃至……是何者較優耶?」
[0035a08] 「世尊雨期最後月、秋時、皎明無雲天空之日中太陽……乃至……是較優者。」
[0035a09] 「優陀夷!更有:不及此等日月之光眾多之諸天,此為我知之者,但我不說:『其色光為最勝、或別無其他更優之色光。』誠然!優陀夷!汝稱:『較彼螢光更劣,較為弱者,即為最上之色光。』但對其色光汝卻未予說示。」
[0035a12] 「世尊!為遮是論,善逝為遮是論。」
[0035a13] 「優陀夷!汝何故作如是言:『世尊是遮論,善逝是遮論』耶?」
[0035a14] 「世尊!我自師之教如是:『此是最上之色光,此是最上之色光。』然而世尊,我等自師之教,依世尊〔教示〕所檢討、反問、究明,方知其說之虛妄,是過失。」
[0036a02] 「優陀夷!如何為一向樂之世界耶?又證得其一向樂之世界,可有理由與行道耶?」
[0036a04] 「世尊!我自師之教如是:『有一向樂之世界,證得其一向樂之世界,有理由有其行道。』」
[0036a06] 「優陀夷!然而證得彼一向樂之世界,其理由、行道為何耶?」
[0036a07] 「世尊!此處或有人,捨殺生,離殺生,捨不與取,離不與取,於愛欲捨邪行, [P.36] 於愛欲離邪行,捨妄語,離妄語,或又受持其他苦行功德。世尊,是即證得其一向樂之世界,是有理由,有行道。」
[0036a10]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捨殺生,離殺生時,其時自為一向樂耶?或為樂苦耶?」
[0036a12] 「世尊!為樂苦。」
[0036a13]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不與取……乃至……於愛欲之邪行……乃至……妄語……乃至……受持其他苦行功德時,其時自為一向樂耶?或為樂苦耶?」
[0037a01] 「世尊!為樂苦。」
[0037a02] 「優陀夷!汝作如何思耶?今行樂苦相混之行道,可證得一向樂之世界耶?」
[0037a03] 「世尊!為遮是論,善逝!為遮是論。」
[0037a04] 「優陀夷!汝何故言:『世尊為遮是論、善逝為遮是論耶?』」
[0037a05] 「世尊!我自師之教是如是:『有一向樂之世界,證得其一向樂之世界,是有理由、有行道。』世尊!我等自師之教,依世尊所檢討、反問、究明,方知其說之虛妄,為過失。世尊!然而如何為一向樂之世界耶?又證得其一向樂之世界,是有理由,有行道耶?」
[0037a09] [P.37] 「優陀夷!實有一向樂之世界,亦有證得其一向樂世界之理由與行道。」
[0037a10] 「世尊!然而證得其一向樂之世界,其理由與行道為何耶?」
[0037a11] 「優陀夷!此處有比丘離欲……乃至……成就住於初禪。尋伺已息……乃至……第二禪……乃至……成就住於第三禪。優陀夷!實則此即證得其一向樂之理由與行道。」
[0037a14] 「世尊!其實此並非證得一向樂世界之理由與行道。世尊!於此範圍為已證得一向樂之世界。」
[0038a02] 「優陀夷!於此範圍,并非已證得一向樂之世界。其為證得一向樂世界之理由與行道。」
[0038a04] 如是說示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之會眾,發起呼喚聲、高聲、大聲言曰:「如今我等皆不能服己師,如今我等皆不能服己師,我等實不知有比較更優勝者。」爾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令彼等普行者肅靜,向世尊曰:「世尊!然則於如何範圍,始證得一向樂之世界耶?」
[0038a08] 「優陀夷!於此有比丘捨樂……乃至……成就住於第四禪。與生於一向樂世界之彼等諸天俱立、俱語、交互論議。優陀夷!於此範圍為證得一向樂之世界。」
[0038a10] 「世尊!今諸比丘,為證得此一向樂之世界、是依世尊修梵行耶?」
[0038a11] 「優陀夷!為證得此一向樂之世界、諸比丘並未依我修梵行,優陀夷!其實另有更勝、更優之他法,為欲證得,諸比丘乃依我修梵行。」
[0038a13] [P.38] 「世尊!然諸比丘為欲證得而依世尊修梵行,而此更勝、更優之法為何耶?」
[0038a14] 「優陀夷!於此處如來為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而出現於世……乃至……彼為斷此等五蓋、心穢、慧羸、離欲……乃至……成就住於初禪。優陀夷!此亦為更勝、更優之法。為證得於此,諸比丘乃依我修梵行。優陀夷!復次,比丘尋伺已息故……乃至……成就住於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優陀夷!此亦為更勝、更優之法,為證得於此,諸比丘乃我修梵行。以彼如是心等持之:清淨、皎潔、無穢、離垢、柔軟、堪任、確立不動時,令心憶向宿命智。彼憶念種種宿命,即一生,二生……乃至……憶念其一一之相,及其詳細狀況俱之種種宿命。優陀夷!此即更勝,更優之法。為證得於此,諸比丘依我修梵行。彼以如是心等持之:清淨、皎潔、無穢、離垢、柔軟、堪任,確立不動時,令心向有情生死智。彼以清淨而超人之天眼,見有情之生死、貴、賤、好、醜、善趣、惡趣……乃至……知隨其業。優陀夷!是即更勝、更優之法,為證得於此,諸比丘依我修梵行。彼以如是心等持之:清淨、皎潔、無穢、離垢、柔軟、堪任、確立不動時,令心向漏盡智。彼如實知,是為苦。如實知,是為苦之集。如實知,是為苦之滅。如實知,是為苦滅之道。如實知、此等為漏。如實知,是為漏之 [P.39] 集。如實知,是為漏之滅。如實知,是為漏滅之道。彼如是知、如是見,由欲漏心解脫,由有漏心解脫,由無明漏心解脫,於解脫有令解脫之智。知生已盡,梵行已成,應作已作,再不至此如今之狀態。優陀夷!此等為更勝、更優之法,為證得於此,諸比丘依我修梵行。」
[0040a04] 作此語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向世尊言:「偉哉!世尊!偉哉!世尊!譬如扶起將倒,拯救將覆,對迷者教之以道,使有眼者可見色,於暗中持來明燈,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之說法。世尊!於此我歸依世尊、歸依法、歸依比丘僧伽。世尊!願世尊許我出家,得受具足戒。」
[0040a08] 作是語時,普行者善生優陀夷之會眾,告普行者善生優陀夷曰:「尊者優陀夷!勿依沙門瞿曇修梵行。尊者優陀夷!為師匠者,勿為弟子之生活。譬如實水瓶者,即可作釣瓶而此尊者優陀夷,即與彼為同樣。尊者優陀夷!勿依沙門瞿曇修梵行。尊者優陀夷為師匠也、勿為弟子之生活。」如是彼善生優陀夷普行者之會眾,對善生優陀夷普行者依世尊修梵行之事加以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