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a03] 如是我聞。——
[0041a04]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爾時,普行者鞞摩那修(遊行者)詣世尊處,詣已,問候世尊,交談銘感話語而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普行者鞞摩那修,於世尊之近傍唱優陀那(自頌)言:「是為最上之色光,是為最上之色光。」
[0041a07] 「迦旃延!汝又何故作如是言:是為最上之色光,是為最上之色光。其最上之色光者為何耶?」
[0041a09] 「尊者瞿曇!即是比色光更勝之色光,或為無與倫比之優異色光,是即為最上之色光。」
[0041a11] 「迦旃延!然而,其較此色光更勝之色光,或為無與倫比之優異色光,其色光又為何耶?」
[0041a13] 「尊者瞿曇!其為較此色光更勝之色光,或為無與倫比之優異色光,即是最上之色光。」
[0042a01] 「迦旃延!此為無結論者。汝謂:『尊者瞿曇!其為較此色光更勝之色光,或為無與倫比之優異色光,即為最上之色光。』但未曾說示對其色光。譬如:迦旃延!有人作斯言曰:『我於此國中欲求第一美女愛之。』眾人於是對彼作如是言:『你啊!汝求愛之第一美女為剎帝利女耶?或為婆羅門女耶?或為毘舍女耶?或首陀女耶?汝知之耶?』如是之問,彼答曰:『否!』眾人於是又對彼作如是言:『你啊!汝求愛之第一美女為如是名耶?如是姓耶?……乃至……或長身耶?或短身耶?或中身耶?或其皮膚色為黑耶、或為褐色耶?或為黃色耶?住何處之村、或街、或市耶? [P.41] 汝知否?』如是之問,彼答曰:『否!』眾人於是又對彼作如是言:『你啊!汝對不知亦未見者求愛耶?』如是之問,彼答:『誠然!』迦旃延!汝對彼作如何思耶?如是,其人之所說,豈非不合於正理耶?」
[0042a11] 「確實如是。尊者瞿曇!如是,其人之所說是不合於正理。」
[0042a12] 「迦旃延!汝亦如是,汝謂:『尊者瞿曇!較其色光更勝之色光,或無與倫比之優異色光、其即為最上之色光。』但汝未說示其色光。」
[0042a14] 「尊者瞿曇!譬如琉璃寶珠之清淨,玉質殊妙,八楞而善加修治,置於紅色之褐布上時、光輝、閃耀、明照。當我無病死後,即有如是之色光。」
[0043a02] 「迦旃延!汝作如何思耶?琉璃寶珠之清淨、玉質殊妙、八楞而善為修治、置於紅色之褐布上時,光輝、閃耀、明照,與闇夜之螢光,此兩者之色光中,何者之色光較秀、較優耶?」
[0043a05] 「尊者瞿曇!彼闇夜之螢光,才是此兩者色光中之較秀,較優者。」
[0043a06] 「迦旃延!汝作如何思之耶?闇夜之螢光與闇夜之油燈光,於此兩者色光中,何者之色光為較秀、較優耶?」
[0043a08] 「尊者瞿曇!彼闇夜之油燈光,於此兩者色光中,是較秀、較優者。」
[0043a09] [P.42] 「迦旃延!汝作如何思耶?闇夜之油燈火與闇夜之大火聚,於此兩者色光中,何者為較秀、較優耶?」
[0043a11] 「尊者瞿曇!彼闇夜之大火聚……是較優者。」
[0043a12] 「迦旃延!汝作如何思耶?闇夜之大火聚與拂曉皎明無雲天空之太白星,於此兩者色光中,何者之色光較秀、較優耶?」
[0043a14] 「尊者瞿曇!彼拂曉皎明無雲天空之太白星……是較優者。」
[0044a01] 「迦旃延!汝作如何思耶?拂曉之皎明無雲天空之太白星,與十五日布薩日皎明無雲天空之中夜圓月,於此兩者之色光中,何者之色光是較秀、較優耶?」
[0044a03] 「尊者瞿曇!彼十五日布薩日,皎潔無雲天空之中夜明月……是較優。」
[0044a04] 「迦旃延!汝作如何思耶?十五日布薩日、皎明無雲天空之中夜圓月與雨期最後月、秋時、皎明無雲天空之日中太陽……乃至……是何者較優耶?」
[0044a06] 「尊者瞿曇!雨期最後月、秋時、皎明無雲天空之日中太陽……是較優。」
[0044a07] 「迦旃延!又,此等日月之光亦不及眾多之諸天,此為我知之者,但我不言:『其色光為最勝之色光,或為無與倫比最優之色光。』然而,迦旃延!汝稱:『彼螢光為最劣、最弱者,其為最上之色光。』但汝未說示其色光。」
[0044a10] 迦旃延!有此等五種之欲。云何為五?眼所識之色、可愛、可樂、可喜、可意、 [P.43] 引欲、唆情者等是。耳所識之聲……乃至……鼻所識之香……乃至……舌所識之味……乃至……身所識之觸、可愛、可樂、可喜、可意、引欲、唆情者等是。迦旃延!此等為五種之欲。
[0044a14] 「迦旃延!實則緣此等五種之欲而生,由欲樂生最上欲樂,此謂之此等中之最上。」
[0045a02] 如是說時,普行者鞞摩那修白世尊言:「稀有哉!尊者瞿曇!是未曾有哉!尊者瞿曇!依尊者瞿曇所說:『由諸欲生欲樂、由欲樂生最上欲樂。』是謂此等中之最上。」
[0045a05] 「迦旃延!此為依彼異見者、異信者、異樂者、異瑜伽者、異修行者、難知為欲、欲樂、或最上欲樂。迦旃延!比丘之阿羅漢、漏盡、安住於所住,應作已作,棄重擔、逮達己利、斷盡有結、依正智得解脫者可知此也。即知為欲、欲樂、或最上之欲樂。」
[0045a09] 如是說時,普行者鞞摩那修忿怒不悅,罵詈世尊,毀謗世尊,謂世尊:「沙門瞿曇為是惡意。」對世尊言曰:「如是,此處或有沙門婆羅門不知過去,不見未來,但自認:『此生已盡、梵行已成、應作已作,再不到此如今狀態。』彼等之如此所說為可笑,為虛名,是無實而虛妄。」
[0045a13] [P.44] 「迦旃延!沙門婆羅門而不知過去,不見未來,於自認:『生已盡、梵行已成、應作已作,再不到如今之狀態』者,是為正當之呵責。然而迦旃延!過去且擱置,未來且置擱,我之弟子有智、不詐誑、詐瞞,質直之人,且來,我當予教化,我以法說示,如我所教而行者,不久可自知自見。如此是由正縛,亦即無明之縛而解脫者。迦旃延!譬如幼稚、無智、仰臥之嬰兒,於其頭部等五處以布巾包縛,彼童子成長諸根成熟後,則其束縛脫落,彼即了知:『我已解脫,而已無縛。』迦旃延!如此是有智,無詐誑、詐瞞、質直之人,且來,我當予教化,說示以我法,如我所教而行者,不久可自知自見。正如此由是正縛,亦即由無明之縛而解脫者。」
[0046a07] 如是說時,普行者鞞摩那修白世尊言:「偉哉!尊者瞿曇!偉哉!尊者瞿曇!……乃至……尊者瞿曇!自今日以後,願我終生歸依而為優婆塞。得予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