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經

28. 能淨信經

Dịch giả: 莊春江

舍利弗的獅子吼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那難陀賣衣者的芒果園中。



那時,尊者舍利弗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我對世尊有這樣的淨信:過去不存在,將來不存在,現在也不存在其他的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更高證智的,即:正覺。」



「舍利弗!你所說的這如牛王之語實在崇高,作一向的、絕對的獅子吼:『大德!我對世尊有這樣的淨信:過去不存在,將來不存在,現在也不存在其他的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更高證智的,即:正覺。』舍利弗!你以心熟知心後,知道凡那些存在於過去世的阿羅漢、遍正覺者;那一切世尊:『那些世尊有這樣的戒。』或『那些世尊有這樣的法。』或『那些世尊有這樣的慧。』或『那些世尊有這樣的住處。』或『那些世尊有這樣的解脫。』嗎?」



「不,大德!」



「又,舍利弗!你以心熟知心後,知道凡那些將存在於未來世的阿羅漢、遍正覺者;那一切世尊:『那些世尊將有這樣的戒。』或『那些世尊將有這樣的法。』或『那些世尊將有這樣的慧。』或『那些世尊將有這樣的住處。』或『那些世尊將有這樣的解脫。』嗎?」



「不,大德!」



「又,舍利弗!你以心熟知心後,知道我現在阿羅漢、遍正覺者:『世尊有這樣的戒。』或『世尊有這樣的法。』或『世尊有這樣的慧。』或『世尊有這樣的住處。』或『世尊有這樣的解脫。』嗎?」



「不,大德!」



「舍利弗!這裡,當你對過去、未來、現在阿羅漢、遍正覺者沒有他心智時,那麼,舍利弗!你為何說這崇高如牛王之語,作一向的、絕對的獅子吼:『大德!我對世尊有這樣的淨信:過去不存在,將來不存在,現在也不存在其他的沙門或婆羅門比世尊更高證智的,即:正覺。』呢?」



「大德!我對過去、未來、現在阿羅漢、遍正覺者確實沒有他心智,但我已知道法的類比。



大德!猶如國王邊境的城市,有堅固的壁壘,堅固的城牆與城門,只有一道門,在那裡的賢智、能幹、有智慧守門人阻止陌生人,而使熟人進入。當他依序環繞整個城市的道路時,不可能看到城牆有甚至貓能出去大小的間隙或裂口,他這麼想:『凡任何夠大的生物進出這城市,都僅能經由此門進出。』同樣的,大德!我已知道法的類比:『大德!凡那些存在於過去世的阿羅漢、遍正覺者;那一切世尊都捨斷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實修習七覺支後,現正覺無上遍正覺。大德!凡那些將存在於未來世的阿羅漢、遍正覺者;那一切世尊也都捨斷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實修習七覺支後,將現正覺無上遍正覺。大德!現在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也捨斷心的小雜染、慧的減弱之五蓋後,在四念住上心善建立,如實修習七覺支後,現正覺無上遍正覺。』」



大德!這裡,我為了法的聽聞去見世尊,大德!世尊對我教導更高再更高、勝妙再勝妙、黑白及其對照法,大德!如大師對我教導更高再更高、勝妙再勝妙、黑白及其對照法,這樣,這裡,我在那個法中的某個法以證智走到關於諸法的究竟,我淨信大師:『世尊是遍正覺者,法被世尊善說,弟子僧團是依善而行者。』



善法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善法,世尊教導這無上法,這裡,這些善法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大德!這裡,比丘以諸煩惱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大德!關於善法,這是無上的,那世尊完整地自證,凡其他沙門、婆羅門關於善法比世尊更高證智的自證,超出那世尊完整的自證而應該被自證的,沒有。



處之安立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處之安立,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六內、外處:眼與色、耳與聲、鼻與氣味、舌與味道、身與所觸、意與法,大德!關於處之安立,這是無上的,那世尊完整地自證,凡其他沙門、婆羅門關於處之安立比世尊更高證智的自證,超出那世尊完整自證而應該被自證的,沒有。



入胎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入胎,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四種入胎:大德!這裡,某些不正知地入母胎,不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不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一種入胎。



再者,大德!這裡,某些正知地入母胎,不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不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二種入胎。



再者,大德!這裡,某些正知地入母胎,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不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三種入胎。



再者,大德!這裡,某些正知地入母胎,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四種入胎。大德!關於入胎,這是無上的。



記心種類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記心種類,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四種記心種類:大德!這裡,某人以相而告知:『你的意是這樣,你的意是像這樣,你的心是像這樣[狀態]。』即使他告知許多,都如實不異,這是第一種記心種類。



再者,大德!這裡,某人不以相而告知,而聽聞人、非人、天的聲音後告知:『你的意是這樣,你的意是像這樣,你的心是像這樣[狀態]。』即使他告知許多,都如實不異,這是第二種記心種類。



再者,大德!這裡,某人不以相而告知,也不聽聞人、非人、天的聲音後告知,而在尋、伺時聽聞尋擴散的聲音後告知:『你的意是這樣,你的意是像這樣,你的心是像這樣[狀態]。』即使他告知許多,都如實不異,這是第三種記心種類。



再者,大德!這裡,某人不以相而告知,也不聽聞人、非人、天的聲音後告知,也不在尋、伺時聽聞尋擴散的聲音後告知,而入無尋、無伺定,以心熟知心後了知:『這位先生的意行那樣朝向,這個心[接下來]將直接地尋思到那個尋。』即使他告知許多,都如實不異,這是第四種記心種類。大德!關於記心種類,這是無上的。



等至之看見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等至之看見,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四種等至之看見: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勤奮、專修、不放逸、正確作意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觀察此身:從腳掌底往上,髮梢往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的:『此身有頭髮、體毛、指甲、牙齒、皮膚、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臟、腸子、腸間膜、胃、糞便、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油脂、唾液、鼻涕、關節液、尿。』這是第一種等至之看見。



再者,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觀察此身:從腳掌底往上,髮梢往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的:『此身有頭髮、體毛、……(中略)關節液、尿。』他超越男子的皮膚、肉、血後,觀察骨骸,這是第二種等至之看見。



再者,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觀察此身:從腳掌底往上,髮梢往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的:『此身有頭髮、體毛、……(中略)關節液、尿。』他超越男子的皮膚、肉、血後,觀察骨骸,他了知男子在此世住立與在他世住立,在兩處不間斷的識流,這是第三種等至之看見。



再者,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觀察此身:從腳掌底往上,髮梢往下,皮膚所包覆充滿種種不淨的:『此身有頭髮、體毛、……(中略)關節液、尿。』他超越男子的皮膚、肉、血後,觀察骨骸,他了知男子在此世不住立與在他世不住立,在兩處不間斷的識流,這是第四種等至之看見。大德!關於等至之看見,這是無上的。



人之安立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人之安立,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七種人:俱分解脫者、慧解脫者、身證者、得見者、信解脫者、隨法行者、隨信行者。大德!關於人之安立,這是無上的。



勤奮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勤奮,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活力覺支、喜覺支、寧靜覺支、定覺支、平靜覺支。大德!關於勤奮,這是無上的。



行道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行道,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四種行道:遲緩通達的苦行道、快速通達的苦行道、遲緩通達的樂行道、快速通達的樂行道。大德!這裡,凡這遲緩通達的苦行道,大德!此行道就以苦性與遲緩性兩者被說為下劣的;大德!這裡,凡這快速通達的苦行道,大德!此行道就以苦性被說為下劣的;凡這遲緩通達的樂行道,大德!此行道就以遲緩性被說為下劣的;凡這快速通達的樂行道,大德!此行道就以樂性與快速性兩者被說為勝妙的,大德!關於行道,這是無上的。



談說之正行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談說之正行,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這裡,某人說既非與妄語有關,也非中傷、非離間、非生起激憤、非渴望勝利的話,他說聖言,以適當時機說有價值的話,大德!關於談說之正行,這是無上的。



又,大德!關於男子的戒之正行,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這裡,某人是真實者、有信者,不是設計者、攀談者、暗示者、譏諷者、以利養換取其他利養者,是守護根門者、飲食知適量者、平息的行為者、專修清醒者、不倦怠者、活力已被發動者、禪修者、有念者、應辯善巧者、正行者、堅決果斷者、聰明者、在欲上不貪求者、正念者、賢明者,大德!關於男子的戒之正行,這是無上的。



教誡種類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教誡種類,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四種教誡種類: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後}[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當如被教誡的實行時,他將以三結的滅盡,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當如被教誡的實行時,他將以三結的滅盡,以貪、瞋、癡薄,為一來者,只來此世一回後,將得到苦的結束。』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當如被教誡的實行時,他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不從彼世轉回。』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當如被教誡的實行時,他將以諸煩惱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大德!關於教誡種類,這是無上的。



他人解脫智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他人解脫智,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將以三結的滅盡,成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將以三結的滅盡,以貪、瞋、癡薄,將成為一來者,只來此世一回後,將得到苦的結束。』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將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將成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不從彼世轉回。』大德!世尊以如理作意知道對面個人各自的:『這個人將以諸煩惱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大德!關於他人解脫智,這是無上的。



恆常論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恆常論,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三種恆常論: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好幾百生、好幾千生、好幾十萬生:『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他這麼說:『我知道過去世:「世間的破壞或成立。」我知道未來世:「世間將破壞或將成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這是第一種恆常論。



再者,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個壞成、二個壞成、三個壞成、四個壞成、五個壞成、十個壞成:『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他這麼說:『我知道過去世:「世間的破壞或成立。」我知道未來世:「世間將破壞或將成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這是第二種恆常論。



再者,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十個壞成、二十個壞成、三十個壞成、四十個壞成:『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他這麼說:『我知道過去世:「世間的破壞與成立。」我知道未來世:「世間將破壞與將成立。」真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不孕的、如直立的山頂、如直立不動的石柱,那些眾生流轉、輪迴、死、再生,然而那等同常恆的存在。』這是第三種恆常論。大德!關於恆常論,這是無上的。



前世住處回憶之智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前世住處回憶之智,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十萬生、許多壞劫、許多成劫、許多壞成劫:『在那裡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那裡,而在那裡又是這樣的名、這樣的姓氏、這樣的容貌、[吃]這樣的食物、這樣的苦樂感受、這樣的壽長,從那裡死後生於這裡。』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大德!有天神,其壽命不能被算術或計數計算,不論存在的個體以前住在色中,或在無色中,或在有想中,或在無想中,或在非想非非想中,像這樣,他回憶起許多前世住處有這樣的行相與境遇,大德!關於前世住處回憶之智,這是無上的。



死亡與往生之智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眾生死亡與往生之智,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眾生死時、往生時,在下劣、勝妙,美、醜,幸、不幸中,了知眾生依業流轉:『這些眾生諸君,具備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斥責聖者,邪見與持邪見之業行,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已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或者這些眾生諸君,具備身善行、語善行、意善行,不斥責聖者,正見與持正見之業行,他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已往生到善趣、天界。』這樣,他以清淨、超越人的天眼,看見當眾生死時、往生時,在下劣、勝妙,美、醜,幸、不幸中,了知眾生依業流轉,大德!關於眾生死亡與往生之智,這是無上的。



神通種類的教導



又,大德!關於神通種類,世尊教導這無上法,大德!有這二種神通種類:大德!有神通是有煩惱與有依著的,這被稱為『非聖的』,大德!有神通是無煩惱與無依著的,這被稱為『聖的』,大德!哪一種神通是有煩惱與有依著的,這被稱為『非聖的』呢?大德!這裡,某位沙門或婆羅門以熱心、……(中略)達到像這樣的心定,當如是心定時,他經驗各種神通:有了一個後變成多個,有了多個後變成一個;現身、隱身;無阻礙地穿牆、穿壘、穿山而行猶如在虛空中;在地中作浮出與潛入猶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不沉沒猶如在地上;以盤腿而坐在空中前進猶如有翅膀的鳥;以手碰觸、撫摸日月這樣大神力、大威力;以身體自在行進直到梵天世界,大德!這種神通是有煩惱與有依著的,這被稱為『非聖的』。



大德!哪一種神通是無依著與無煩惱的,這被稱為『聖的』呢?大德!這裡,如果比丘希望『願在厭拒上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上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與不厭拒上都住於不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不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不厭拒與厭拒上都住於厭拒想』,在那裡,他住於厭拒想。如果他希望『願在厭拒與不厭拒兩者上都避免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在那裡,他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大德!這種神通是無煩惱與無依著的,這被稱為『聖的』。大德!關於神通種類,這是無上的,那世尊完整地自證,凡其他沙門、婆羅門關於神通種類比世尊更高證智的自證,超出那世尊完整自證而應該被自證的,沒有。



大師其他種類的教導



大德!凡被有信的善男子以活力發動、強力、男子的力量、男子的活力、男子的力量、男子的努力、男子的忍耐應該到達的,世尊已到達了,大德!世尊不在欲上從事欲樂的實行: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聖者的、無益的,也不從事自我折磨的實行:苦的、非聖者的、無益的,世尊是[構成]增上心與在當生中為樂住處之四[種]禪的隨欲獲得者、不困難獲得者、無困難獲得者。



布施種類的實行



大德!如果這麼問我:『舍利弗道友!過去世有其他沙門、婆羅門比世尊更高證智的正覺嗎?』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說:『不。』『舍利弗道友!未來世將有其他沙門、婆羅門比世尊更高證智的正覺嗎?』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說:『不。』『舍利弗道友!現在有其他沙門、婆羅門比世尊更高證智的正覺嗎?』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說:『不。』



又,大德!如果這麼問我:『舍利弗道友!過去世有其他沙門、婆羅門與世尊相同正覺嗎?』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說:『是。』『舍利弗道友!未來世將有其他沙門、婆羅門與世尊相同正覺嗎?』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說:『是。』『舍利弗道友!現在有其他沙門、婆羅門與世尊相同正覺嗎?』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說:『不。』



又,大德!如果這麼問我:『尊者舍利弗!為什麼一個允許、一個不允許呢?』大德!當被這麼問時,我會這麼解說:『道友!我在世尊面前聽到、領受這樣:「過去世有阿羅漢、遍正覺者與我相同正覺。」道友!我在世尊面前聽到、領受這樣:「未來世將有阿羅漢、遍正覺者與我相同正覺。」道友!我在世尊面前聽到、領受這樣:「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在一個世間界中會同時出現兩位阿羅漢、遍正覺者,這是不可能的。」』



大德!當被這麼問而我這麼解說時,是否為世尊的所說之說,而且不以不實而毀謗世尊,法、隨法地解說了,而任何如法的種種說不來到應該被呵責處嗎?」



「舍利弗!當你這麼解說時,確實是我的所說之說,而且不以不實而毀謗我,法、隨法地解說了,而任何如法的種種說不來到應該被呵責處。」



不可思議-未曾有



當這麼說時,尊者優陀夷對世尊這麼說:「不可思議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如來的少欲求、知足的狀態、儉約,確實因為如來有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而從不顯示自己,大德!如果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看見自己有像這樣的一法,他們會就只那點而舉旗幟繞著行走。不可思議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如來的少欲求、知足的狀態、儉約,確實因為如來有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而從不顯示自己。」



「優陀夷!請你看:『如來的少欲求、知足的狀態、儉約,確實因為如來有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而從不顯示自己。』優陀夷!如果其他外道遊行者們看見自己有像這樣的一法,他們會就只那點而舉旗幟繞著行走。優陀夷!請你看:『如來的少欲求、知足的狀態、儉約,確實因為如來有這麼大神通力、這麼大威力而從不顯示自己。』」



那時,世尊召喚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因此,在這裡,你應該常常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說此教法,舍利弗!對愚鈍男子們來說,會有對如來的懷疑或疑惑,他們聽聞此教法後,對如來的懷疑或疑惑將被捨斷。」



像這樣,這是尊者舍利弗在世尊面前告知淨信,因此,對這個解說來說,『能淨信就這樣成為同義語』。



能淨信經第五終了。


Tác quyền © 2025 Hội đồng quản trị VNCPHVN.

Chúng tôi khuyến khích các hình thức truyền bá theo tinh thần phi vụ lợi với điều kiện: không được thay đổi nội dung và phải ghi rõ xuất xứ của trang web này.


Viện Nghiên Cứu Phật Học Việt Nam

750 Nguyễn Kiệm, Quận Phú Nhuận, TP HCM


(08) 38448893 – 399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