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經

29. 清淨經

Dịch giả: 莊春江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釋迦族人中,名叫偉達嶺釋迦族人的芒果園中。



尼乾陀若提子之死



當時,尼乾陀若提子剛死在波婆城。他的死,尼乾陀破裂為二,發生爭論、爭吵,走向爭端,他們會住於彼此以舌鋒互刺:



「你不了知這法、律,我了知這法、律;你了知這法、律什麼!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的是一致的,你的是不一致的:應該先說的而後說,應該後說的而先說;一直以來你所熟練的是顛倒的;你的理論已被論破,去救理論;你已被折伏,請你拆解,如果你能。」



在尼乾陀若提子中似乎只存在打殺,尼乾陀若提子的白衣在家人弟子對尼乾陀若提子厭惡、沮喪、失望,一如對那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壞掉的塔廟、無歸依所的法、律。



那時,在波婆城過雨季的沙彌純陀到沙麼村去見尊者阿難。抵達後,向尊者阿難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沙彌純陀對尊者阿難這麼說:



「大德!尼乾陀若提子剛死在波婆城。他的死,尼乾陀破裂為二,……(中略)壞掉的塔廟、無歸依所的法、律。」



當這麼說時,尊者阿難對沙彌純陀這麼說:



「純陀學友!這是一個應該去見世尊的談論主題,來!純陀學友!讓我們去見世尊。抵達後,告訴世尊這件事。」



「是的,大德!」純陀沙彌回答尊者阿難。



那時,尊者阿難與純陀沙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位純陀沙彌對我這麼說:『大德!尼乾陀若提子剛死在波婆城。他的死,尼乾陀破裂為二,……(中略)壞掉的塔廟、無歸依所的法、律。』」



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



「純陀!這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正是這樣,純陀!這裡,大師是非遍正覺者,並且法是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在那個法中住於不法、隨法行,不恭敬實行,不隨法行動,從該法脫離後轉起,他能被這麼說:『朋友!那是你的獲得,那是你的好獲得,你的大師是非遍正覺者,並且法是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你在那個法中住於不法、隨法行,不恭敬實行,不隨法行動,從那個法脫離正軌後轉起。』像這樣,在這裡,大師是應該被呵責的,在這裡,法也是應該被呵責的,但,在這裡,弟子是應該被這麼讚賞的,純陀!如果有人對像這樣的弟子這麼說:『尊者!請你如這位大師教導、安立的法實行。』則凡勸導者、受勸導者、被勸導而像那樣實行者,他們全都招致許多非福德,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這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正是這樣。



又,純陀!這裡,大師是非遍正覺者,並且法是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在那個法中住於法、隨法行,恭敬實行,隨法行動,受持該法後轉起,他能被這麼說:『朋友!那不是你的獲得,那是你的惡得,你的大師是非遍正覺者,並且法是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你在那個法中住於法、隨法行,恭敬實行,隨法行動,受持該法後轉起。』像這樣,在這裡,大師是應該被呵責的,在這裡,法也是應該被呵責的,在這裡,弟子也是應該被呵責的,純陀!如果有人對像這樣的弟子這麼說:『尊者!趣向真理的行者必定將到達真理。』則凡稱讚者、受稱讚者、被稱讚而發動更多活力者,他們全都招致許多非福德,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這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正是這樣。



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



但,純陀!這裡,大師是遍正覺者,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在那個法中住於不法、隨法行,不恭敬實行,不隨法行動,從該法脫離後轉起,他能被這麼說:『朋友!那不是你的獲得,那是你的惡獲得,你的大師是遍正覺者,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你在那個法中住於不法、隨法行,不恭敬實行,不隨法行動,從該法脫離後轉起。』像這樣,在這裡,大師是應該被讚賞的,在這裡,法也是應該被讚賞的,但,在這裡,弟子是應該被呵責的,純陀!如果有人對像這樣的弟子這麼說:『尊者!請你如這位大師教導、安立的法實行。』則凡勸導者、受勸導者、被勸導而像那樣實行者,他們全都招致許多福德,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這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正是這樣。



又,純陀!這裡,大師是遍正覺者,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在那個法中住於法、隨法行,恭敬實行,隨法行動,受持該法後轉起,他能被這麼說:『朋友!那是你的獲得,那是你的好獲得,你的大師是遍正覺者,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你在那個法中住於法、隨法行,恭敬實行,隨法行動,受持該法後轉起。』像這樣,在這裡,大師是應該被讚賞的,在這裡,法也是應該被讚賞的,在這裡,弟子是應該被讚賞的,純陀!如果有人對像這樣的弟子這麼說:『尊者!趣向真理的行者必定將到達真理。』則凡稱讚者、受稱讚者、被稱讚而發動更多活力者,他們全都招致許多福德,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這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法、律正是這樣。



大師的後悔弟子



又,純陀!這裡,大師、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們是對正法的不知者,其唯獨圓滿的梵行未被明瞭清楚,相應正理的一切已作結集的句子未被澄清,直到被天、人善知道,那時,其大師滅沒,純陀!像這樣,當大師死時,則有弟子的後悔,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的大師、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我們是對正法的不知者,我們的唯獨圓滿的梵行未被明瞭清楚,相應正理的一切已作結集的句子未被澄清,直到被天、人善知道,那時,我們的大師滅沒。』純陀!像這樣,當大師死時,則有弟子的後悔。



大師的不後悔弟子



又,純陀!這裡,大師、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們是對正法的知者,其唯獨圓滿的梵行已被明瞭清楚,相應正理的一切已作結集的句子已被澄清,直到被天、人善知道,那時,其大師滅沒,純陀!像這樣,當大師死時,則沒有弟子的後悔,那是什麼原因呢?『我們的大師、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我們是對正法的知者,我們的唯獨圓滿的梵行已被明瞭清楚,相應正理的一切已作結集的句子已被澄清,直到被天、人善知道,那時,我們的大師滅沒。』純陀!像這樣,當大師死時,則沒有弟子的後悔。



梵行未完成等談說



又,純陀!如果梵行具備這些部分:沒有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這樣,以這部分,那梵行是不完全的。



但,純陀!因為梵行具備這些部分:有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這樣,以這部分,那梵行是完全的。



又,純陀!如果梵行具備這些部分:有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但沒有聰明、已被教導、有自信、已得離軛安穩的上座比丘弟子們足以說明正法,足以以正法制止、善制止已生起的異論後教導有神變的法,這樣,以這部分,那梵行是不完全的。



但,純陀!因為梵行具備這些部分:有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而且有聰明、已被教導、有自信、已得離軛安穩的上座比丘弟子們足以說明正法,足以以正法制止、善制止已生起的異論後教導有神變的法,這樣,以這部分,那梵行是完全的。



又,純陀!如果梵行具備這些部分:有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而且有聰明、已被教導、有自信、已得離軛安穩的上座比丘弟子們足以說明正法,足以以正法制止、善制止已生起的異論後教導有神變的法,但沒有中臘比丘弟子們……(中略)而且有中臘比丘弟子們……(中略)但沒有新比丘弟子們……(中略)而且有新比丘弟子們……(中略)但沒有上座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上座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但沒有中臘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中臘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但沒有新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新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但沒有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但沒有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但沒有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但沒有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但沒有成功的、繁榮的、廣大流傳的、人多的、廣大的,直到被天、人善知道的梵行……(中略)而且有成功的、繁榮的、廣大流傳的、人多的、廣大的,直到被天、人善知道的梵行,但沒到達最高利養、最高稱譽,這樣,以這部分,那梵行是不完全的。



但,純陀!因為梵行具備這些部分:有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而且有聰明、已被教導、有自信、已得離軛安穩的上座比丘弟子們足以說明正法,足以以正法制止、善制止已生起的異論後教導有神變的法,而且有中臘比丘弟子們……(中略)而且有新比丘弟子們……(中略)而且有上座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中臘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新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而且有成功的、繁榮的、廣大流傳的、人多的、廣大的,直到被天、人善知道的梵行,到達最高利養、最高稱譽,這樣,以這部分,那梵行是完全的。



又,純陀!現在,我是大師、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法是善說、善教導、出離、導向寂靜、被遍正覺者教導的,而弟子們是對正法的知者,其唯獨圓滿的梵行已被明瞭清楚,相應正理的一切已作結集的句子已被澄清,直到被天、人善知道,又,純陀!現在,我是有經驗且已長久出家的上座,年邁,已到了老人期的大師,又,純陀!現在,有我有聰明、已被教導、有自信、已得離軛安穩的上座比丘弟子們足以說明正法,足以以正法制止、善制止已生起的異論後教導有神變的法,又,純陀!現在,有我中臘比丘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新比丘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上座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中臘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新比丘尼女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塞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在家白衣梵行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在家白衣受用欲的優婆夷女弟子們……(中略)又,純陀!現在,有我成功的、繁榮的、廣大流傳的、人多的、廣大的,直到被天、人善知道的梵行。



又,純陀!現在,所有已出現於世間的大師,純陀!我不見其他一位大師像我這樣到達最高利養、最高稱譽的,又,純陀!現在,所有已出現於世間的僧團或團體,純陀!我不見其他一個僧團,純陀!像這個比丘僧團這樣到達最高利養、最高稱譽的,純陀!當正確地說時,他能說:『全部行相具足、全部行相完成、不缺、不多、唯獨圓滿的梵行被善說、被善知道。』就是這個他能說:『全部行相具足、……(中略)被善知道。』



純陀!巫大葛-辣麼之子說這樣的話:『當看見時,他沒看見。』什麼是『當看見時,他沒看見。』呢?他看見剃刀很利之面,但沒看見刀鋒,這被稱為:『當看見時,他沒看見。』純陀!凡這被巫大葛-辣麼之子所說關於剃刀者,是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聖的、不具利益的,純陀!當正確地說時,他能說:『當看見時,他沒看見。』就是這個他能說:『當看見時,他沒看見。』什麼是『當看見時,他沒看見。』呢?這麼全部行相具足、全部行相完成、不缺、不多、唯獨圓滿的梵行被善說、被善知道,像這樣,他看見這個,他想:『在這裡,這個應該被去掉,這樣,那會更清淨。』像這樣,他沒看見這個,他想:『在這裡,這個應該被加入,這樣,那會是完全的。』像這樣,他沒看見這個,純陀!這被稱為:『當看見時,他沒看見。』純陀!當正確地說時,他能說:『全部行相具足、……(中略)被善知道。』就是這個他能說:『全部行相具足、全部行相完成、不缺、不多、唯獨圓滿的梵行被善說、被善知道。』



應該被結集的法



純陀!因此,在這裡,凡被我證知後教導你們的法,在這裡,全部會合、聚會後,道理與道理、字句與字句應該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純陀!什麼是那些法被我證知後教導你們的法,在那裡,全部會合、聚會後,道理與道理、字句與字句應該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呢?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支聖道,純陀!這些是那些法被我證知後教導你們的法,在那裡,全部會合、聚會後,道理與道理、字句與字句應該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



應該教導的方法



純陀!你們應該學那些和合、喜悅的、無諍的:如果某位同梵行者在僧團中說法,在那裡,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位尊者錯誤地把握道理,錯誤地說字句。』對他既不應該歡喜,也不應該斥責,不歡喜、不斥責後,他應該被這麼說:『學友!對這個道理,這些字句或那些字句哪一個是比較適當的呢?對這些字句,這個道理或那個道理哪一個是比較適當的呢?』如果他這麼說:『學友!對這個道理,這些字句比起那些是較適當的,對這些字句,這個道理比起那個是較適當的。』他既不應該被稱揚,也不應該被貶低,不稱揚、不貶低後,對那個道理與那些字句,他應該被用心地徹底教導。



另外,純陀!如果同梵行者在僧團中說法,在那裡,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位尊者錯誤地把握道理,正確地說字句。』對他既不應該歡喜,也不應該斥責,不歡喜、不斥責後,他應該被這麼說:『學友!對這些字句,這個道理或那個道理哪一個是比較適當的呢?』如果他這麼說:『學友!對這些字句,這個道理比起那個是較適當的。』他既不應該被稱揚,也不應該被貶低,不稱揚、不貶低後,對那個道理,他應該被用心地徹底教導。



另外,純陀!如果同梵行者在僧團中說法,在那裡,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位尊者正確地把握道理,錯誤地說字句。』對他既不應該歡喜,也不應該斥責,不歡喜、不斥責後,他應該被這麼說:『學友!對這個道理,這些字句或那些字句哪一個是比較適當的呢?』如果他這麼說:『學友!對這個道理,這些字句比起那些是較適當的。』他既不應該被稱揚,也不應該被貶低,不稱揚、不貶低後,對那些字句,他應該被用心地徹底教導。



另外,純陀!如果同梵行者在僧團中說法,在那裡,如果你們這麼想:『這位尊者正確地把握道理,正確地說字句。』應該歡喜,應該隨喜地對他說:『好!』歡喜、隨喜地對他說:『好!』後,他應該被這麼說:『學友!這是我們的獲得,這是我們的好獲得,我們看見像那樣的同梵行尊者這麼具備道理、具備字句。』



允許的條件與原因



純陀!我非只為你們當生無煩惱的自制而教導法,又,純陀!非只為來世無煩惱的防衛而教導法,純陀!我為當生無煩惱的自制,也為來世無煩惱的防衛而教導法,純陀!因此,在這裡,凡你們被我允許的衣服,對你們來說,這是適合的:只為了寒冷的防禦,暑熱的防禦,虻、蚊、風、日、蛇接觸的防禦,只為了陰部的覆藏,凡你們被我允許的施食,對你們來說,這是適合的:只為了這個身體的存續、生存,為了止息傷害,為了資助梵行。這樣,我將擊退之前的感受,不激起新的感受,健康、無過失,樂住,凡你們被我允許的住處,對你們來說,這是適合的:只為了寒冷的防禦,暑熱的防禦,虻、蚊、風、日、蛇接觸的防禦,只為了氣候危難的除去、靜坐禪修的快樂,凡你們被我允許的受用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對你們來說,這是適合的:只為了已生起惱害感受的防禦,最多為了不瞋心。



快樂的實行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屬於釋迦人之子的沙門們住於從事快樂的實行。』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什麼是那快樂的實行?快樂的實行有許多種種不同種類。』



純陀!有這四種快樂的實行是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聖者的、無益的,不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哪四種呢?



純陀!這裡,某類愚者殺害生類後使自己快樂、喜悅,這是第一種快樂的實行。



再者,純陀!這裡,某類未給予而取後使自己快樂、喜悅,這是第二種快樂的實行。



再者,純陀!這裡,某類說虛妄後使自己快樂、喜悅,這是第三種快樂的實行。



再者,純陀!這裡,某類具備、具有五種欲自娛,這是第四種快樂的實行。



純陀!這些是四種快樂的實行是下劣的、粗俗的、一般人的、非聖者的、無益的,不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屬於釋迦人之子的沙門們住於這四種快樂的實行。』純陀!他們應該被回答:『不!』當他們不正確地說你們時,他們會這麼說,他們會以不實、不存在的誹謗你們。



純陀!有這四種快樂的實行導向一向涅槃、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哪四種呢?



純陀!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這是第一種快樂的實行。



再者,純陀!這裡,比丘以尋與伺的平息,……(中略)第二禪,這是第二種快樂的實行。



再者,純陀!這裡,比丘以喜的褪去……(中略)第三禪,這是第三種快樂的實行。



再者,純陀!這裡,比丘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中略)第四禪,這是第四種快樂的實行。



純陀!這些是四種快樂的實行導向一向涅槃、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屬於釋迦人之子的沙門們住於這四種快樂的實行。』純陀!他們應該被回答:『是的!』當他們正確地說你們時,他們會這麼說,他們不會以不實、不存在的誹謗你們。



快樂實行的效益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們!住於這四種快樂的實行之實踐者,有多少果、多少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呢?』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住於這四種快樂的實行之實踐者,有四果、四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哪四種呢?道友們!這裡,比丘以三結的滅盡,為入流者,不墮惡趣法、決定、以正覺為彼岸,這是第一果、第一效益。再者,道友們!這裡,比丘以三結的滅盡,以貪、瞋、癡薄,為一來者,只來此世一回後,得到苦的結束,這是第二果、第二效益。再者,道友們!這裡,比丘以五下分結的滅盡而為化生者,在那裡入了究竟涅槃,為不從彼世轉回者,這是第三果、第三效益。再者,道友們!這裡,比丘以諸煩惱的滅盡,以證智自作證後,在當生中進入後住於無煩惱的心解脫、慧解脫,這是第四果、第四效益。道友們!住於這四種快樂的實行之實踐者,有這四果、四效益應該可以被預期。』



煩惱已盡的不可能處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屬於釋迦人之子的沙門們住於不確立法。』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有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對弟子們教導、宣說有生之年不應該逾越的法,猶如因陀羅柱或鐵柱是有深基礎的、被善埋的、不動的、不被震動的,同樣的,道友們!有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對弟子們教導、宣說有生之年不應該逾越的法。道友們!凡煩惱已盡、修行已成、應該作的已作、負擔已卸、自己的利益已達成、有之結已被滅盡、以究竟智解脫的阿羅漢比丘,有九處他不可能犯: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奪取生類的生命;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未給予而取而被稱為偷盜;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從事婬欲法;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有故意虛妄的言說;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在欲上受用貯藏物猶如以前在家時一樣;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到欲的不應該行處;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到瞋的不應該行處;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到癡的不應該行處;道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到恐懼的不應該行處,道友們!凡煩惱已盡、修行已成、應該作的已作、負擔已卸、自己的利益已達成、有之結已被滅盡、以究竟智解脫的阿羅漢比丘,有這九處他不可能犯。』



問題的解答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沙門喬達摩安立關於過去世的無岸智見,而不安立關於未來世的無岸智見:這是什麼?這是如何的?』 那些正如愚者、不聰明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想:其它被整理的智見應該被其它[另一個]被整理的智見安立,純陀!關於過去世,如來有憶念隨行智,他[能]如其希望所及地回憶,關於未來世,如來生起覺生智:『這是我最後一次的生,現在,不再有再生了。』純陀!如果過去是不真實的、不如實的、不具利益的,如來不解答它,純陀!如果過去是真實的、如實的、不具利益的,如來不解答它,純陀!如果過去是真實的、如實的、具利益的,在那裡,對他的問題之解答,如來是識時機者;純陀!如果未來是不真實的、不如實的、不具利益的,如來不解答它,……(中略)對他的問題之解答,如來是識時機者;純陀!如果現在是不真實的、不如實的、不具利益的,如來不解答它,純陀!如果現在是真實的、如實的、不具利益的,如來不解答它,純陀!如果現在是真實的、如實的、具利益的,在那裡,對他的問題之解答,如來是識時機者。



純陀!像這樣,在過去、未來、現在法上,如來是適當時機之說者、事實之說者、有益處之說者,合法之說者、合律之說者,因此被稱為『如來』;純陀!包括有諸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有諸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凡其所見、所聞、所覺、所識、所得、所求、被意所隨行,一切都已被如來現正覺,因此被稱為『如來』;純陀!凡在這如來現正覺無上遍正覺之夜,到般涅槃於無餘涅槃界之夜中間,他說、談、表明,一切都如實不異,因此被稱為『如來』;純陀!如來行如其言;言如其行,因此被稱為『如來』;純陀!包括有諸天、魔、梵的世間;包括有諸沙門、婆羅門、天、人的世代中,如來是征服者、不被征服者、全見者、自在者,因此被稱為『如來』。



不被記說處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死後如來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這不被世尊記說:「死後如來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死後如來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能這麼回答:『道友們!這也不被世尊記說:「死後如來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這不被世尊記說:「死後如來存在且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這也不被世尊記說:「死後如來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為何這不被世尊記說呢?』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因為這不具利益、不具法,不是梵行的基礎,不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因此,這不被世尊記說。』



被記說處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什麼被沙門喬達摩記說呢?』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這是苦」被世尊記說;道友們!「這是苦集」被世尊記說;道友們!「這是苦滅」被世尊記說;道友們!「這是導向苦滅道跡」被世尊記說。』



純陀!這是可能的:其他外道遊行者會這麼說:『道友!為何這被沙門喬達摩記說呢?』純陀!當其他外道遊行者這麼說時,應該被這麼回答:『道友們!因為這具利益,這具法,這是梵行的基礎,這導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因此這被世尊記說。』



前際俱行的見之依止



純陀!凡被我記說之前際俱行的見之依止,那些應該被記說,而那些不應該被記說的,我將(會)為你們記說嗎?純陀!凡被我記說之後際俱行的見之依止,那些應該被記說,而那些不應該被記說的,我將(會)為你們記說嗎?純陀!什麼是被我記說之前際俱行的見之依止呢?純陀!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這麼見者:『我與世界是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純陀!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這麼見者:『我與世界是非常恆的,……(中略)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且非常恆的,……我與世間是既非常恆的也非非常恆的,……我與世間是被自己所作的,……我與世間是被其他所作的,……我與世間是被自己所作的且被其他所作的,……我與世間是既非被自己所作的也非被其他所作;自然生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苦、樂是常恆的,……苦、樂是非常恆的,……苦、樂是常恆的且常恆的,……苦、樂是既非常恆的也非非常恆的,……苦、樂是被自己所作的,……苦、樂是被其他所作的,……苦、樂是被自己所作的且被其他所作的,……苦、樂是既非被自己所作的也非被其他所作;自然生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純陀!在這裡,凡那些這麼說、這麼見的沙門、婆羅門:『我與世界是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去見他後,這麼說:『道友!這被說:「我與世界是常恆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他們這麼說:『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不同意他們的那個[觀點],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因為,在這裡,有一類其他不同想的眾生,純陀!我不認為這安立與我相等,從哪裡而更好呢?而在這裡,我有更好的增上安立。



純陀!在這裡,凡那些這麼說、這麼見的沙門、婆羅門:『我與世界是非常恆的,……我與世界是常恆的且非常恆的,……我與世間是既非常恆的也非非常恆的,……我與世間是被自己所作的,……我與世間是被其他所作的,……我與世間是被自己所作的且被其他所作的,……我與世間是既非被自己所作的也非被其他所作;自然生的,苦、樂是常恆的,……苦、樂是非常恆的,……苦、樂是常恆的且常恆的,……苦、樂是既非常恆的也非非常恆的,……苦、樂是被自己所作的,……苦、樂是被其他所作的,……苦、樂是被自己所作的且被其他所作的,……苦、樂是既非被自己所作的也非被其他所作;自然生的,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去見他後,這麼說:『道友!這被說:「苦、樂是既非被自己所作的也非被其他所作;自然生的。」嗎?』他們這麼說:『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不同意他們的那個[觀點],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因為,在這裡,有一類其他不同想的眾生,純陀!我不認為這安立與我相等,從哪裡而更好呢?而在這裡,我有更好的增上安立。純陀!這些是被我記說之前際俱行的見之依止,那些應該被記說,而那些不應該被記說的,我將(會)為你們記說嗎?



後際俱行的見之依止



純陀!什麼是被我記說之後際俱行的見之依止呢?純陀!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這麼見者:『我是有色的,死後無病,這才正確,其它都錯。』純陀!有一些沙門、婆羅門是這麼說、這麼見者:『我是無色的,……(中略)我是有色的且無色的,……我是既非有色的也非無色的,……,我是有想的,……我是無想的,……我是有想的且無想的,……我是既非有想的也非無想的,……我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



純陀!在這裡,凡那些這麼說、這麼見的沙門、婆羅門:『我是有色的,死後無病,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去見他後,這麼說:『道友!這被說:「我是有色的,死後無病,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他們這麼說:『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不同意他們的那個[觀點],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因為,在這裡,有一類其他不同想的眾生,純陀!我不認為這安立與我相等,從哪裡而更好呢?而在這裡,我有更好的增上安立。



純陀!在這裡,凡那些這麼說、這麼見的沙門、婆羅門:『我是無色的,……我是有色的且無色的,……我是既非有色的也非無色的,……,我是有想的,……我是無想的,……我是有想的且無想的,……我是既非有想的也非無想的,……我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去見他後,這麼說:『道友!這被說:「我被斷滅、消失;死後就不存在,這才正確,其它都錯。」嗎?』他們這麼說:『這才正確,其它都錯。』我不同意他們的那個[觀點],那是什麼原因呢?純陀!因為,在這裡,有一類其他不同想的眾生,純陀!我不認為這安立與我相等,從哪裡而更好呢?而在這裡,我有更好的增上安立。純陀!這些是被我記說之後際俱行的見之依止,那些應該被記說,而那些不應該被記說的,我將(會)為你們記說嗎?



純陀!為了捨斷、超越這些前際俱行的見之依止與這些後際俱行的見之依止,這樣,四念住被我教導、安立,哪四個呢?純陀!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住於在受上隨觀受,……(中略)住於在心上隨觀心,……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純陀!為了捨斷、超越這些前際俱行的見之依止與這些後際俱行的見之依止,這樣,這些四念住被我教導、安立。」



當時,尊者優波哇那站在世尊背後為世尊搧著風,那時,尊者優波哇那對世尊這麼說:



「不可思議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大德!這法門確實是清淨的,大德!這法門確實是善清淨的,大德!這個法門的名稱是什麼呢?」



「優波哇那!因此,在這裡,這個法門,請你憶持它為『清淨的』。」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尊者優波哇那歡喜世尊所說。



清淨經第六終了。


Tác quyền © 2025 Hội đồng quản trị VNCPHVN.

Chúng tôi khuyến khích các hình thức truyền bá theo tinh thần phi vụ lợi với điều kiện: không được thay đổi nội dung và phải ghi rõ xuất xứ của trang web này.


Viện Nghiên Cứu Phật Học Việt Nam

750 Nguyễn Kiệm, Quận Phú Nhuận, TP HCM


(08) 38448893 – 3997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