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4a03] 如是我聞。——
[0014a04] 一時,世尊在舍衛城祇陀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呼諸比丘曰:「諸比丘!」彼諸比丘應世尊曰:「世尊!」世尊乃言曰:
[0014a06] 「諸比丘!汝等應為我法之繼承者,勿為財(食)之繼承者。我憐愍汝等,願:『我之弟子等為法之繼承者,勿為財之繼承者。』諸比丘!若汝等為我財之繼承者,而不為法之繼承者,則汝等因此將受他人之指責批評:『此師之弟子眾為財之繼承者,非為法之繼承者。』我也因此將受他人指責批評:『此師之弟子眾為財之繼承者,而非為法之繼承者。』諸比丘!又若汝等為我法之繼承者,而不為財之繼承者,則汝等因此將不受他人之指責批評:『此師之弟子眾乃非為法之繼承者!而為財之繼承者!』我也因此將不受他人之指責批評:『此師之弟子眾非為法之繼承者,而為財之繼承者。』是故,諸比丘!汝等於此應為我法之繼承者,勿為財之繼承者。我憐愍汝等故,願:『我之弟子等為法之繼承者,勿為財之繼承者。』
[0015a01] 諸比丘!今於此,予得食、飽食、滿足、食已、充分飽滿,而若有剩餘食物, [P.13] 應當捨棄之時,有飢渴疲羸之二比丘來,我對彼等即如次言:『諸比丘!我得食、飽食、滿足、食已、充分飽滿,而我剩餘此食,應將捨棄;汝等若欲食者便取食之;若汝等不食,我便以此棄於無草之地,或投於無蟲之水中。』於此,其中一比丘作如次之念:『世尊得食、飽食、滿足、食已、充分飽滿,而於世尊,此食乃殘餘之食,應將捨棄,我等若不食,則世尊將以此棄於無草之地,或投於無蟲之水中,而世尊如是宣說:「諸比丘!汝等應為我法之繼承者,勿為財之繼承者。」然而,此食實為一種財也。我今應不食此殘食,以此飢渴疲羸之身,〔忍〕度過此一晝夜也。』彼即不食其〔殘〕食,以其飢渴疲羸之身〔忍〕度過其一晝夜。而另一比丘又作如次之念:『世尊得食、飽食、滿足、食已、充分飽滿,而於世尊,此食乃殘餘而將捨棄。我等若不食,則世尊將以此棄於無草之地,或投於無蟲之水中。我今寧可食此食,以治此飢渴疲羸,〔安穩〕度過此一晝夜也。』彼即以食其食,以治其飢渴疲羸,〔安穩〕度過其一晝夜。諸比丘!彼食其食,雖以治其飢渴疲羸,而〔安穩〕度過其一晝夜。然而,就兩者相比,彼我之第一比丘,真〔值〕尊敬、稱讚也。此為何者?諸比丘!其實在彼比丘,其長久少欲、知足、削減、易養、資於精勤故也。是故,諸比丘!今汝等應為我法之繼承者,勿為財之繼承者。我憐愍汝等故,願:『予之弟子眾為我法之繼承者,勿為財之繼承者。』」世尊如是說。如是說已,善逝從座立起,而進入精舍。
[0016a05] [P.14] 世尊進入不久,尊者舍利弗對諸比丘曰:「諸賢!」彼等比丘應尊者舍利弗曰:「尊者!」尊者舍利弗乃曰:「諸賢!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不學遠離者,為如何耶?又,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若學遠離者,為如何耶?」諸比丘答曰:「尊者!我等於尊者舍利弗之處,為領解此語之意義,由遠路而來。今尊者舍利弗能就此語明示其意義,實〔我等之〕榮幸也。〔如是,〕從聞尊者舍利弗,諸比丘應當受持之。」舍利弗曰:「然!諦聽,諸賢!善思念之,我將說之。」彼等比丘應諾尊者舍利弗曰:「然!願樂欲聞!」尊者舍利弗乃曰:
[0016a12] 「諸賢!今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不隨學遠離;大師所說應捨離之法而不捨離;浪費散慢,前進於墮落,以遠離為重荷而逃避。諸賢!於此處,長老比丘以三事呵責之,即: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不隨學遠離,此乃長老比丘被呵責之第一事;復次,大師所說應捨離之法而不捨離,此乃長老比丘應被呵責之第二事;又,浪費散慢,前進於墮落。以逃避遠離為重荷,此乃長老比丘被呵責之第三事;諸賢!長老比丘實以此等三事被呵責也。諸賢!於此,中臘比丘亦……乃至……年少比丘亦以三事被呵責,即: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不隨學遠離,此乃年少比丘被呵責之第一事;又,大師所說應捨離之法而不捨離,此乃年少比丘被呵責之第二事;又,浪費散慢,前進於墮落,以逃避遠離為重荷,此乃年少比丘被呵責之第三事;諸賢!年少比丘實以此等三事被呵責也。諸賢!大師住於遠離時,而弟子眾不隨學遠離者,實即如是也。
[0017a09] [P.15] 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亦隨學遠離者,為如何耶?諸賢!今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亦隨學遠離;大師所說應捨離之法而捨離之;不浪費,不散慢,以逃避墮落為重荷,前進於遠離;諸賢!於此,長老比丘以三事可受稱讚,即: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隨學遠離,此長老比丘被稱讚之第一事;又,大師所說應捨離之法而捨離,此乃長老比丘被稱讚之第二事;又,不浪費,不散慢,以逃避墮落為重荷,前進於遠離,此乃長老比丘被稱讚之第三事;諸賢!長老比丘實以此等三事被稱讚也。諸賢!於此,中臘比丘〔亦〕……乃至……年少比丘亦以三事被稱讚。即: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隨學遠離,此乃年少比丘被稱讚之第一事;大師所說應捨離之法而捨離,此乃年少比丘應受稱讚之第二事;又,不浪費,不散慢,以逃避墮落為重荷,前進於遠離,此乃年少比丘被稱讚之第三事;諸賢!年少比丘實以此等三事被稱讚也。諸賢!大師住於遠離時,弟子眾隨學遠離者,實即如是也。
[0018a06] 諸賢!於此,貪是惡也,瞋亦惡也;為捨貪、捨瞋有中道,使其淨眼生、真智生,而導於寂靜、超凡智、正覺、涅槃也。諸賢!使彼淨眼生、真智生,而導於寂靜、超凡智、正覺、涅槃之中道者,為如何耶?曰:為八支聖道也,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也。諸賢!是於中道令淨眼生、而導於……涅槃者也。諸賢!於此,忿是惡也,恨是惡也……覆是惡也,惱害是惡也 [P.16] ……嫉是惡也……慳是惡也……欺瞞是惡也,誑是惡也……迷惑是惡也,性急是惡也……慢是惡也,過慢是惡也……憍是惡也,放逸是惡也;為捨放逸有中道。使其淨眼生,而導於……涅槃者也。諸賢!使彼淨眼生、而導於……涅槃之中道者,如何耶?曰:為八支聖道也。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也。諸賢!此於彼中道,而使淨眼生、真智生,而導於寂靜、超凡智、正覺、涅槃者也。」
[0019a03] 尊者舍利弗如是說已,彼等比丘歡喜舍利弗之所說而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