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8a03] 如是我聞。——
[0088a04] 一時,尊者阿難住毘舍離城竹林邑。爾時,八城之居士第十,因某要事,抵巴羅利子城。此八城之居士第十,詣雞園一比丘之處。詣已,敬禮彼比丘,坐於一面。坐於一面八城之居士第十言:「師尊!尊者阿難今在何處?我等欲見彼尊者阿難。」〔彼比丘曰:〕「居士子!彼尊者阿難在毘舍離城之竹林村。」爾時八城之居士第十於巴羅利弗城辦事畢,乃詣毘舍離城竹林村尊者阿難處。詣已,敬禮阿難,坐於一面。坐於一面已,八城居士第十白尊者阿難曰:
[0088a10] 「尊師阿難!是否有以彼世尊——知者、見者,應供者、等正覺者——所說之一法,若精進住於不放逸、精勤、自勵之比丘於尚未解脫之心解脫之,或尚未滅盡之 [P.350] 諸漏滅盡之,或尚未逮得之無上瑜伽安穩(涅槃)之逮得耶?」〔阿難曰:〕「居士子!有以彼世尊——知者、見者、應供者、等正覺者所說之一法,住於不放逸、熱心、自勵之比丘,對於尚未解脫之心解脫之、尚未滅盡之諸漏滅盡之、尚未逮得之無上瑜伽安穩之逮得也!」〔居士曰:〕「師尊、阿難!然則,何者是以彼知者、見者、應供者、等正覺者世尊所說之一法,住於……之比丘,於尚未解脫之心解脫之,尚未滅盡之諸漏滅盡之,或尚未逮得之無上瑜伽安穩之逮得耶?」
[0089a04] 〔阿難曰:〕「居士子!關於此,比丘確已離諸欲、已離諸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喜樂,成就初禪而住之。彼如是思惟、如是知解:『此初禪是造作,是有思,且凡是造作、思惟,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若彼雖不得漏盡,依其法愛、法之歡喜,以斷五下分結而成為化生,於彼處般涅槃,得不退法,終不還此。居士!此是彼知者、見者、應供者、等正覺者之世尊所說之一法,住於不放逸、熱心,自勵精勤之比丘,其於尚未解脫之心解脫之、尚未滅盡之諸漏滅盡之、或尚未逮得之無上瑜伽安穩逮得之也。
[0089a11] 居士!復次,比丘從尋伺之止息、內淨、一心、無尋無伺,由定生喜樂,成就第二禪而住之。彼如是思惟、如是知解:『此第二禪亦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若彼雖不得漏盡,依 [P.351] 其法愛、法喜,以斷五下分結即成為化生,於彼處般涅槃,得不退法,終不還此。居士!此是彼知者、見者、應供者、等正覺者、世尊所說之一法,住於不放逸、熱心、自勵精勤之比丘,於尚未解脫之心解脫之、尚未滅盡之諸漏滅盡之、或尚未逮得之無上瑜伽安穩逮得之也。
[0090a04] 居士!復次,比丘從喜貪之捨離,〔為〕捨者而住之,為具念者、正知者,而以身感受樂,即諸聖者所謂『捨者、具念者、樂住者』成就第三禪而住之。彼如是思惟、如是知解:『此第三禪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乃至……逮得無上瑜伽安穩者也。
[0090a08] 居士!復次,比丘,由捨樂、由捨苦、〔由先已滅喜憂、不苦不樂,由捨、念、清淨〕,成就第四禪而住之。彼如是思惟精察、如是知解:『此第四禪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而得漏盡……乃至……逮得無上瑜伽安穩也。
[0090a12] 居士!復次,比丘以俱慈之心徧滿一方而住之;如是徧滿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徧滿上、下、四維;彼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恚、無害之俱慈心,徧滿全世界、一切處而住之。彼如是思惟精察、如是知解:『此慈心解脫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乃至……逮得無上瑜伽安穩也。
[0091a03] 居士!復次,比丘以俱悲之心……乃至……具喜之心……乃至……俱捨之心,徧滿一方而住之;如是第二、第三、第四〔方〕;如是上、下、四維;彼以廣大、廣博、無量、無恚、無害之俱捨心,徧滿世界一切處而住之。彼如是思惟精察、如是 [P.352] 知解:『此捨心解脫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乃至……逮得無上瑜伽安穩也。
[0091a08] 居士!復次,比丘超越一切色想,滅沒有對想,由不作意種種想故,〔作意:〕『虛空是無邊』,成就空無邊處而住之。彼如是思惟精察,如是知解:『成就此虛空無邊處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乃至……逮得無上瑜伽安穩也。
[0091a12] 居士!復次,比丘超越一切空無邊處,〔作意:〕『識是無邊』,成就識無邊處而住之。彼如是思惟精察,如是知解:『成就此識無邊處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乃至……逮得無上瑜伽安穩也。
[0092a02] 居士!復次,比丘超越一切識無邊處,〔作意:〕『無任何(分別識)之存在』成就無所有處而住之。如是思惟、如是知解:『成就此無所有處亦是造作、有思,且凡是造作、有思,彼即是無常、應滅法。』彼如是知。彼住其處逮得漏盡,若不得漏盡,依彼法愛、法喜,以斷五下分結而成化生,於彼處般涅槃,得不退法,終不還此。居士!此是彼知者、見者、應供者、等正覺者、世尊所說之一法,住於不放逸、熱心、自勵精勤之比丘,於尚未解脫之心解脫之、尚未滅盡之諸漏滅盡之、尚未逮得之無上瑜伽安穩逮得之也。」
[0092a09] [P.353] 如是說已,八城居士第十,語尊者阿難曰:「尊師阿難!恰如求一妙寶之人,同時即得十一妙寶。如是,尊師!予求一甘露門同時即得聞十一甘露門。尊師!恰如人家有十一門,彼於其家失火時,由任一門,己皆得安穩。如是,師尊!予於此等十一甘露門之任一〔門〕,己皆得安穩也。尊師!彼等外道第子皆為師徧求束脩,予何不對尊者阿難作供養耶?」於是,八城居士第十,使「人」集巴羅利弗〔城〕及毘舍離〔城〕之比丘眾,以勝妙之硬食、軟食,親手供養之,滿足之;對各比丘各包與一套衣服,對尊者阿難則包與三衣,且為尊者阿難建立五百僧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