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3a03] 如是我聞。——
[0143a04]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之竹林粟鼠飼養處。爾時,無畏王子詣離繫若提子處。詣已,問訊離繫若提子,坐於一面。離繫若提子對坐於一面之無畏王子曰:「善來王子!汝宜破沙門瞿曇之論;汝具好名聞上揚如是:『以無畏王子破如是大神通力,如是大威力之沙門瞿曇論。』」〔王子曰:〕「師尊!予將如何破如是大神通力,具大威力之沙門瞿曇論耶?」〔若提子曰:〕「唉!王子!汝宜詣沙門瞿曇處,詣已,對沙門瞿曇如是問之:『尊者!如來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否?』若沙門瞿曇對汝此問,答為:『王子!如來可語他人所不愛、所不好之語』者,汝對彼宜如是語:『尊者!然云何尊者汝與凡夫之差別?實凡夫亦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 [P.393] 若沙門瞿曇對汝此問,如是答:『王子!如來不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也。』則汝宜如是語:『尊者!然尊者對提婆達多記說:「提婆達多為〔趣向〕惡趣者也,提婆達多為〔墮〕地獄者也,提婆達多為〔久〕劫住〔地獄〕者也,提婆達多極苦難者也。」而因汝之語使提婆達多憤激不悅。』王子!沙門瞿曇對汝之此兩〔極〕端之詢問,當不可能吐出,亦不可能嚥下;恰如有角之鐵刺入人之咽喉,彼將不可能吐出亦不可能吞入。如是,王子!沙門瞿曇對汝之此〔兩極〕端之詢問,當不可能吐出,亦不可能嚥下。」
[0144a05] 「然也,師尊!」無畏王子應諾離繫若提子授意,由座起立,稽首離繫若提子,右繞而去,而詣世尊處。詣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無畏王子遠見太陽〔之方位〕,而自忖:「今,破世尊之論並非其時,明日於予之住處施與(食物)時,予將破世尊之論。」於是白世尊曰:「尊者!願同意我,世尊明日與其他三人,〔同來受〕供養。」世尊默然同意。無畏王子知世尊已同意,乃由座起立,問訊世尊,右繞而去。於是,世尊於其夜過後,晨早、著衣,執持衣,至無畏王子住處。至已,坐於所設之座;於是,無畏王子對世尊親手以殊妙之嚼食、噉食,供養之、滿足之。如是,世尊食(竟),手離,無畏王子執一卑座坐於一面。
[0144a13] 坐於一面之無畏王子白世尊曰:「尊者!如來是否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否?」〔世尊曰:〕「王子!一向實無此事。」〔王子曰:〕「尊者!我從離繫派隨 [P.394] 聞此事。」〔世尊曰:〕「王子!汝今言:『尊者!我從離繫派隨聞此事。』其為何耶?」〔王子曰:〕「尊者!予詣離繫若提子處,詣已,問訊離繫若提子,坐於一面。尊者!離繫若提子對坐於一面之予曰:『善來王子!汝宜破沙門瞿曇之論。』汝具好名聞上揚如是:『無畏王子破如是大神通力,如是大威力之沙門瞿曇之論。』尊者!如是言已,予對離繫若提子如是言:『師尊!予將如何破有如是大神通力、有如是大威力之沙門瞿曇之論耶?』〔若提子曰:〕『唉!王子!汝宜詣沙門瞿曇處。』詣已,對沙門瞿曇如是問之:『尊者!如來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否?』若沙門瞿曇對汝此問,答以:『王子!如來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汝對彼如是語:『尊者!然云何為尊者汝與凡夫之差別?實凡夫亦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若沙門瞿曇對汝此問,如是答:『王子!如來不可語他人之所不愛、所不好之語。』者,則汝宜對彼如是語:『尊者!然尊者對提婆達多記說:「提婆達多為〔趣向〕惡趣者也、提婆達多為〔墮〕地獄者也、提婆達多為〔久〕劫住〔地獄〕者也,提婆達多極苦難者也。」而因汝之語,使提婆達多憤激不悅。』王子!沙門瞿曇對汝之此兩〔極〕端之詢問,當不可能吐出,亦不可能嚥下;恰如有角之鐵刺入人之咽喉,彼將不可能吐出,亦不可能吞入。如是,王子!沙門瞿曇對汝之此〔兩極〕端之詢問,當不可能吐出,亦不可能嚥下。」
[0146a03] [P.395] 爾時,有幼小、遲鈍之兒童仰臥於無畏王子之膝上。於是,世尊對無畏王子曰:「王子!汝對其作何思耶?若此幼兒,因汝之隨時疏忽,或乳母之隨時疏忽,或將木片、或將小石置於口中,汝對其應如何處置耶?」〔王子曰:〕「尊者!予一定將〔其〕取出。尊者!若予不得立即取出,則以左手執其頭,以右手曲指〔即食指〕染血〔亦〕必取出之;何以故?尊者!予於兒童有憐愍心故也。」〔世尊曰:〕「王子!正如是,如來知其語為非實、非真、不具利益者,其因為他人所不愛、所不好者,如來即不語此語。又如來知其語雖為如實、真諦、然不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不愛、所不好者,如來亦不語此語。然如來知其語為實、真諦、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不愛、所不好者,對此如來記說其語是知時者也。又如來知其語為非實、非真、不具利益者、雖然彼語是他人所愛、所好者,如來即不語此語。又如來知其語為如實、真諦、不具利益者,其因他人所愛、所好者,此語如來不語此語。如來知其語為如實、真諦、具利益者,且彼語是他人所愛、所好者,對此,如來即言彼說其語是知時者也。何以故?王子!如來於諸有情、有憐愍心也。」
[0147a02] 〔無畏王子曰:〕「尊者!此等王族之諸賢者,婆羅門之諸賢者、居士之諸賢者及沙門之諸賢者,準備問題詣問世尊;然而,尊者!世尊之心是否預先有如次之審慮:『來訪予作如是問者,則予對彼等之如是問,將如是答之。』或非〔於預先審慮〕,其答由如來〔直接〕顯現耶?」世尊曰:「關於此,王子!予反問汝,如汝所容認,即汝當如是回答也。王子!汝對此作何思耶?汝為對車之諸部分、細部分熟知者耶?」〔王子曰:〕「然也,尊者!予為對車之諸部分、細部分熟知者。」〔世尊曰:〕「王子!汝對其作何思耶?有人詣〔汝處〕問:『車之部分、細部分為如何耶?』汝之心是否預先有如次之審慮:『有人訪予作如是問者,予則對彼等之如是問,將如是答之。』或非由〔預先審慮〕,其答為由汝〔直接〕顯現耶?」〔王子曰:〕「尊者!予實為通曉車者也,對車之諸部分、細部分為熟知者,熟達者也;予善知車之一切 [P.396] 部分、細部分,由於〔預先無審慮〕,其答對予當為〔直接〕顯現也。」〔世尊:曰〕「王子!實如是,彼等王族之諸賢者、婆羅門之諸賢者、居士之諸賢者、沙門之諸賢者,準備問題詣問如來。於〔預先無審慮〕,其答對如來為〔直接〕顯現也。何以故?王子!實在,彼法為如來熟知之,由自己熟知彼法,其答對如來為〔直接〕顯現也。」
[0148a02] 如是言已,無畏王子白世尊曰:「偉哉!師尊!偉哉!師尊!世尊恰如能扶起將倒者,能揭露被覆者,對迷者能導之以道,於闇中能持來明燈,使有眼者得見諸色;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法開示之。師尊!因此!予歸依世尊,〔歸依〕法及〔歸依〕比丘僧伽。願世尊認予從今以後終生歸依〔佛、法、僧〕為優婆塞。」